Google 的 QUIC 擴大實驗

QUIC (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 是 Google 發明的協定,主要是希望改善 TCP + TLS 的反應速度,目前是用來加速 Google Chrome 與 Google server 之間的連線。

與 SPDY 或 HTTP/2 不同的地方在於使用了 UDP,這降低了 TCP packet loss 造成的壅塞現象,以及 TCP 3-way handshake 的成本,而這兩點在行動平台上都特別明顯。

依照最新的說法,目前 Google Chrome 連到 Google server 大約有一半的連線會走 QUIC:「A QUIC update on Google’s experimental transport」。

Today, roughly half of all requests from Chrome to Google servers are served over QUIC and we’re continuing to ramp up QUIC traffic, eventually making it the default transport from Google clients — both Chrome and mobile apps — to Google servers.

而在 YouTube 的改善也很大:

These benefits are even more apparent for video services like YouTube. Users report 30% fewer rebuffers when watching videos over QUIC. This means less time spent staring at the spinner and more time watching videos.

由於效果不錯,他們打算要換更多...

HiNet 讓 YouTube 變快的方法:擋掉 210.71.222.0/24

在「How to stop TWC ISPs sucking at Youtube」這篇看到作者 (在美國) 抱怨時代華納 (Time Warner Cable,TWC) 連 YouTube 看影片的速度很慢,然後發現擋掉某個網段就快很多了...

看了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以及以前得知的架構,這些 IP 有可能是:

  • YouTube 自己的 CDN 伺服器,以 appliance 的形式放到 TWC 內。
  • TWC 買 YouTube cache solution 丟自己機房。

如果要猜的話,我會猜前者...

然後同樣問題也在 HiNet 發生,實際測試後就找到 210.71.222.x 這個網段。

Linux 下是使用 iptables 擋,其他作業系統可以在原文裡找到說明:(我自己的 Linux 是放到 /etc/rc.local 裡)

/sbin/iptables -A OUTPUT -d 210.71.222.0/24 -j REJECT

補充 Windows 的方法:

在「開始」選「執行」,輸入 cmd,然後跳出黑色視窗後輸入:

netsh advfirewall firewall add rule name="BLOCKSLOWYOUTUBE" dir=in action=block remoteip=210.71.222.0/24 enable=yes

設定完後可以回到瀏覽器找影片測試 YouTube 的速度。

擋掉後會把流量導到國外 (測了幾個都是美國的機房),而連到國外機房可以跑到 8Mbps (速度會飄動,不過都超過 4Mbps),反而比國內 HiNet 機房內的速度快太多...

看起來是 YouTube 的 flash player 會先偵測位於 ISP 的伺服器,有問題時會使用備用方案 (在這邊是美國機房),只是使用備用方案比 ISP 的伺服器快多了。

YouTube (Google) 允許環球唱片 (Universal Music Group,UMG) 直接移除非 UMG 所擁有版權的影片

依照環球唱片 (Universal Music Group,UMG) 提供給法院的文件中,YouTube (也就是 Google) 允許 UMG 透過 YouTube 的 CM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移除「不屬於 UMG 的影片」:「Google Deal Allegedly Lets UMG Wipe YouTube Videos It Doesn't Own」,文件 (PDF) 在:「gov.uscourts.cand.248875.14.0.pdf」這邊可以下載取得。

重點在於這份文件中第四頁的這段:

The UMG-YouTube agreement grants UMG rights to effect the removal of user-posted videos through YouTube’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 based on a number of contractually specified criteria tha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infringements of copyrights owned or controlled by UMG. Klaus Decl., Ex. 4 (Klaus to Kavanaugh letter, Dec. 14, 2011). Dotcom speculates in his declaration that Universal must have sent a so-called “DMCA notification form,” such as the one he printed and attached at Ex. E to his declaration, to YouTube. Doctcom Decl. ¶ 11. But UMG (which interacts with YouTube) does not use that form when requesting the removal of material pursuant to UMG’s contract with YouTube. UMG uses YouTube’s automated CMS system.

繼續來看後續吧...

Yahoo! 的 delicious 被 YouTube 創辦人買下

目前還是 Yahoo!DeliciousYouTube 兩位創辦人 Chad Hurley & Steve Chen 買下,金額未公開,但 Delicious 的正式公告已經放出來了:「YouTube Founders Acquire Delicious」。

目前官方的規劃是在七月轉換完成,接下來 Delicious 會詢問是否要轉換到 AVOS,也就是這兩個人的新公司。詳細的細節可以參考這次轉換的 FAQ

這家新公司有可能過沒多久又被 Google 買進去?總覺得這是必然的趨勢...

YouTube 將 99% PV 影片加上 WebM 支援

YouTube 發了一篇公告,將站上約 30% 的影片另外壓一份 WebM 格式,而這 30% 佔全站 99% pageview:「Mmm mmm good - YouTube videos now served in WebM」。

目前在 Firefox 4+、Opera 10.6+、Google Chrome 支援 WebM 格式,手機平台則是 Android 2.3 (Gingerbread) 支援。

希望有一天可以完全取代 H.264...

YouTube/Winny 有助於日本動畫的銷售?

Slashdot 上看到「Piracy Boosts Anime Sales, Says Japanese Government Study」,引用自 TorrentFreak 的「Internet Piracy Boosts Anime Sales, Study Concludes」。

原始的報告可以在「Do Illegal Copies of Movies Reduce the Revenue of Legal Products? The case of TV animation in Japan」(Abstract 是英文,報告本身是日文 PDF)。

作者分析 YouTubeWinny 這兩個「平台」的數據,試著找出對 DVD 銷售與 DVD 租用的關聯性。而結論是「YouTube 點閱率高的,不會影響 DVD 租用,而且會幫助 DVD 銷售」,而「Winny 會負面影響 DVD 租用,但不會影響 DVD 銷售」。

但看完報告後,這是標準「數字會說話」與「數字會騙人」的案例。把「DVD 賣得好」的功勞推給「YouTube 的點閱次數高」並不合理,報告的數據只表示了這兩個數字相關。另一個合理的假設是「作品品質夠好,所以 DVD 與 YouTube 點閱次數都提昇」。

我的感想是,這份報告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