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ode 推出 Dedicated CPU Instances

Linode 決定要推出 Dedicated CPU Instances,看起來相當於 AWSEC2 裡一般性的 EC2 instance (指非 t 系列的),跟之前 CPU 共用而導致 CPU 可能時快時慢不同,這個方案讓 CPU resource 穩定輸出:「Introducing: Linode Dedicated CPU Instances」。

Dedicated instances are optimized for workloads where consistent performance is required or where full-duty work (100% CPU all day, every day) needs doing.

拿 EC2 裡的 c5.large (2vCPU + 4GB) 比較差不多是一半的價錢,但實際不知道差多少... 回台灣的時候測試看看好了。看起來如果真的要在 Linode 上跑 Kubernetes 的話反而要用這種機器?

便宜 VPS 主機的找法...

因為手上 side project 很多,有時候想要長期測一些東西,就需要租用性價比比較好的 VPS。

其中 VPS 的基準點應該是以 LinodeDigitalOcean 以及 Vultr 這幾家為主,而目前這幾家的基準點都是 RAM 的部份,目前是 1GB RAM VPS 約 $5/month。

如果你不想花太多時間在研究,選這幾家應該沒什麼問題,Linode 與 Vultr 都算是很不錯的方案。另外雖然 DigitalOcean 的 CPU 比較差,但可以看出他在非 IaaS 的服務上花了不少力氣,想要朝類似 AWS 的方向在走,如果你想要用到他們的服務,但又不想要用純正的 cloud service 的話 (通常是價位考量),可以考慮看看他們家的服務。

另外一方面,因為我自己喜歡設定底層系統,所以會朝「便宜」的方向找 VPS (能設定的東西比起 Web Hosting 多很多),然後因為機器數量愈來愈多,所以在我自己的 wiki 上整理了「Hosting」這個條目,之後就有些朋友看到價錢就會問怎麼找的... (像是 1.5GB RAM + 20GB Disk 一年只要 USD$14 這種價錢)

我主要是透過 Low End Box - Cheap VPS Hosting Providers Listing & Reviews 這邊找的,這邊常常會有各家 VPS 提供促銷,這時候可以朝幾個方向看:

  • 公司成立時間:透過 whois 資料可以看到一些,另外文章上面通常會直接對 vps 下 tag,可以看看之前是不是有跟 Low End Box 合作過。
  • 以往的評價:透過 tag 找到之前的促銷,然後看看 comment 的評價。先記住這種便宜的 VPS 不會有完美的狀態,如果負評可以接受的話就可以考慮。

另外要注意的是,這類 VPS 我通常都是先假設「資料掉了不會痛」的想法在用,然後主要是以 PayPal 為付款方式,避免主機商跑路後沒辦法拿到退款 (yeah 我遇過 XD)。

這類 VPS 主機有兩種形式:

  • 最常見的是 OpenVZ 類的,通常這類會很便宜,但限制是 RAM 與 Swap 的數量一開始就決定了,也就是你沒有辦法透過 file swap 增加可以用的記憶體。另外因為是 OpenVZ 的關係,上面不能跑 Docker 之類的 container。
  • 另外一種是虛擬機類的,通常會比 OpenVZ 類貴一些,像是 KVM 或是 Xen,這類因為技術上是全虛擬化,通常都可以跑 Docker 這類 container 技術。

接下來就是踩地雷了... XD

DigitalOcean 也推出 Kubernetes 的服務

DigitalOcean 也推出了 Kubernetes (K8s) 服務:「Managing Kubernetes Just Got a Lot Simpler」。

因為 K8s 把 service discovery 與 load balancer 之類的服務都包進去了,算是一個小型的 cloud service。

不過 DigitalOcean 的 CPU 是出了名的慢,對於運算量的工作用起來不怎麼划算,不知道其他 VPS 會不會也在最近幾個月跟進推出...

在 DHCP 的情境下強制指定 DNS servers

我在 Vultr 上的 Trac 自動開票程式有時候會爛掉,沒把票開出來,把 stderr 輸出到檔案後發現是找不到 hostname:

socket.gaierror: [Errno -3] Temporary failure in name resolution

看了看 /etc/resolv.conf 發現系統使用的 DNS server 設定是透過 DHCP 取得設定的。但 Vultr 只有提供一組 DNS server,當查不到東西時就爆掉了... 所以找了一下,看到「How to override the DHCP-provided nameserver?」這篇,但裡面是用「增加到前面的方式」,跟我想要改成只用 1.1.1.11.0.0.1 不太一樣。

知道目錄後拿關鍵字去 dhclient.conf 的 manpage 裡面找,就可以看到四種設定方式:

        default [ option declaration ] ;
        supersede [ option declaration ] ;
        prepend [ option declaration ] ;
        append [ option declaration ] ;

這四組看名字就大概知道用途了。接下來就是把對應的 interface 查出來以後,用 supersede 就搞定了:

    supersede domain-name-servers 1.1.1.1, 1.0.0.1;

重開機測試可以確認 /etc/resolv.conf 的內容改變了。接下來再來觀察看看還會不會有狀況...

Vultr 推出 $3.5/m 的方案

Twitter 上看到 Vultr 推出了 USD$3.5/month 的方案:

這規格與價錢明顯就是對 Amazon Lightsail 的新方案反應...

最早的時候 Vultr 提供了 USD$2.5/month 的類似方案,但後來限制到只有紐約與邁阿密有,最近則是限制到只有 IPv6 address 沒有 IPv4 address (會需要靠 Cloudflare 這類服務幫忙 proxy),而且限制只能開兩台。

這次推出的方案跟 USD$2.5/month 的規格一樣,不過是有 IPv4 address,所以多了 USD$1/month。

Amazon Lightsail 試用兩天的心得...

前幾天在「Amazon Lightsail 降價...」這篇文章提到了 Lightsail 這波降價還蠻有競爭力的,但之前看過「Is the fact that Lightsail instances are just renamed T2 instances that run on CPU credits actually documented anywhere?」這篇,大概知道 Lightsail 後面其實就是 t2 系列的機器,只是在這次 t3 出來後的改版不知道有沒有順便一起改...

前幾天直接把 blog + wiki 整個搬過去看看。本來在 Vultr 的主機是 1GB RAM,就挑了對應的方案搬過去... 如果還是 t2 的話,應該就會是 t2.micro 的機器。

由於搬家前面一天都在弄各種環境,所以應該累積了不少 CPU credit,實際的情況還是要等 DNS 指過來超過一天後才會知道。在剛剛跑了一整天,把 CPU credit 吃差不多後確認了,應該還是 t2.micro,baseline 在 10% (被降速了):

這樣的話就維持在 Vultr 好了... CPU 資源看起來還是用超過了。

Amazon Lightsail 降價...

Amazon Lightsail 是個 AWS 推出的 VPS 服務,把 AWS 內的一堆服務包成一包後拿出來跟 VPS 競爭... 在剛推出的時候,價錢上還蠻有競爭性的,但後來隨著時間推進,讓整個市場都陸陸續續降價後就不太行了。

但剛剛看到 Lightsail 宣佈降價,1GB 以上的機器都直接降 50%,差不多接近市場行情了 (參考 LinodeDigitalOceanVultr 這三家的價錢):「Amazon Lightsail Update – More Instance Sizes and Price Reductions」。

這一降讓 Lightsail 變成最划算的 VPS 了,因為以 1GB RAM 的機器來看,價錢都一樣,但空間變成 40GB (其他都是 25GB),而且流量多了一倍 (2TB,其他家都是 1TB)。

好像可以考慮把 blog + wiki 這台換過去看看...

Vultr 又開放 USD$2.5/month 的機器了,限制 IPv6 only...

今天被提到說 Vultr 開放 USD$2.5/month 的機器又開放了,但是限制 IPv6 only:

對於網站來說,可以在前面擋個 Cloudflare 之類的服務當作 IPv4 proxy 來解,應該是還不錯...

GCP 的 f1-micro 的使用心得...

這幾天在弄備援跳板機,不想弄在日本 (latency),所以就想到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在台灣有機房,而 Compute Enginef1-micro,類似 AWSEC2 提供的 t2.nano 的機器。而這兩天玩了玩,大概有些事情值得記錄起來。

CPU 相關的部份:

  • EC2 的 t2 系列可以透過 API 或是在 web console 看到 CPU credit 剩下多少,GCE 沒找到在哪邊可以看。
  • EC2 的 t2 系列在 CPU credit 用完後是變慢運行,除非你打開 T2 Unlimited 同意 AWS 多收錢。而 GCE 的則是沒得選,相當於一定要開 T2 Unlimited。
  • GCE 的 f1-micro 是 0.2 vCPU,但我在上面跑 Ubuntu 18.04,平常沒事就已經是 15% 左右。這數字比預期的高不少,還在找是什麼原因...

網路相關的部份:

  • 因為要用台灣的機房,網路的部份只有 Premium 等級可以選 (Standard 等級目前只在美國有),也就是會先走 Google 佈建的網路再出去,所以流出的費用會隨著 destination 地區而有差異 (i.e. 封包送到美國與送到中國是不同計價)。
  • 但 Premium 等級實測品質真的很不一樣,到香港居然在 15ms 以下,以前在固網機房內沒看過這個數字...

其他的部份:

  • 硬碟空間方面,Standard provisioned space 比 EBSgp2 便宜不少,而且還包括了 i/o 費用 (AWS 會另外收費)
  • 連續使用就會有 discount 了,也可以 commit 買一年或是三年取得更深的 discount。而 AWS 則是得買 Reserved Instance 拿到 discount。

來看看一個月會有多少帳單產生吧...

HiNet 與 DigitalOcean、Linode、Vultr 的封包情況

先說結論,綜合網路與 CPU 的情況,我剛好跟下面提到的文章給出相反的選擇 (i.e. 完全不會選 DigitalOcean)。如果是需要 latency 低的品質我會選 Linode 的東京新機房 Tokyo 2,如果不需要 latency 的我會選 Vultr 的 USD$2.5/month 方案 (目前只在邁阿密與紐約有)。

看到「2018/06 台灣 5USD 虛擬主機網路延遲測試」這篇就來推廣一下 SmokePing 這個工具。這個工具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最常看到的用途還是做網路品質監控,先前在 K 社的時候就有個做個公開的站台可以看,後來接手的人也繼續維護著 (畢竟看這些圖有種治癒感?):「smokeping.kkbox.com.tw」。

不過 K 社的 SmokePing 裡面大多數是從固網機房端監控,而固網機房端的 Internet 品質一般來說都會比家用型的好很多,尤其是國際頻寬的部份。所以我也在我家裡用 PPPoE 版本的固定 IP 做了一份:「https://home.gslin.org/smokeping/」,這邊的設定檔放在 GitHub 上的 gslin/smokeping-config.d 上。

而我剛好有把這三家 VPS 的 SmokePing 都做起來:「SmokePing Latency Page for DigitalOcean」、「SmokePing Latency Page for Linode」、「SmokePing Latency Page for Vultr」。

我這邊看到的情況是這樣。以各家離台灣最近的點來看:

  • 第一張圖的 DigitalOcean 沒有東京的點,而新加坡的 latency 在這幾個月其實變差不少,現在大約要 90ms (扣掉光世代的 10ms)。
  • 第二跟第三張圖的 Linode (分別是 Tokyo 1 與 Tokyo 2) 其實可以看到新機房 Tokyo 2 的 latency 比舊機房 Tokyo 1 還好。
  • 第四張圖的 Vultr 則是狀況變化很多,但不管怎麼走,latency 大致上都還是比新加坡好。

另外第五張的 Vultr 則是紐約的點,latency 超高 (畢竟繞了半個地球),但 packet loss 不高,品質還算穩定。

speedtest-sgp1.digitalocean.com (DigitalOcean Singapore 1)

speedtest.tokyo.linode.com (Linode Tokyo)

speedtest.tokyo2.linode.com (Linode Tokyo 2)

hnd-jp-ping.vultr.com

nj-us-ping.vultr.com

另外是之前有痛到的部份,先前因為需求而需要在 PHP 5.6 上跑 WordPress,真的實際跑起來後發現超慢 (畢竟這兩個要快得想不少辦法),去找問題後發現 DigitalOcean 機器的 CPU 真的太慢,後來把這組需求搬去 Linode (在 CPU 與網路之間取個合理的平衡點)。

在各家 VPS 上用 Ubuntu 16.04 跑 openssl speed md5 可以看出一些資料:

DigitalOcean:

Doing md5 for 3s on 16 size blocks: 5465798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64 size blocks: 3761125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256 size blocks: 1835218 md5's in 2.99s
Doing md5 for 3s on 1024 size blocks: 582162 md5's in 2.96s
Doing md5 for 3s on 8192 size blocks: 102995 md5's in 2.97s
Doing md5 for 3s on 16384 size blocks: 47177 md5's in 2.99s

Linode:

Doing md5 for 3s on 16 size blocks: 11510700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64 size blocks: 8361353 md5's in 2.99s
Doing md5 for 3s on 256 size blocks: 3751929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1024 size blocks: 1169457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8192 size blocks: 157678 md5's in 2.99s
Doing md5 for 3s on 16384 size blocks: 78874 md5's in 3.00s

Vultr (這是 USD$2.5/month 的方案):

Doing md5 for 3s on 16 size blocks: 14929209 md5's in 2.97s
Doing md5 for 3s on 64 size blocks: 9479563 md5's in 2.97s
Doing md5 for 3s on 256 size blocks: 4237907 md5's in 2.98s
Doing md5 for 3s on 1024 size blocks: 1320548 md5's in 2.98s
Doing md5 for 3s on 8192 size blocks: 161940 md5's in 2.96s
Doing md5 for 3s on 16384 size blocks: 86592 md5's in 2.98s

然後補一個 AWS 的 t2.nano (在還有 CPU credit 可以全速跑的情況下),不過這不公平,參考用而已:

Doing md5 for 3s on 16 size blocks: 19257426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64 size blocks: 11168752 md5's in 2.99s
Doing md5 for 3s on 256 size blocks: 4959879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1024 size blocks: 1518690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8192 size blocks: 203910 md5's in 3.00s
Doing md5 for 3s on 16384 size blocks: 102321 md5's in 2.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