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電子墨水螢幕透過 VNC 當作外接螢幕

上個禮拜在 Hacker News 上看到的專案,把電子書閱讀器拿來當作外接螢幕:「eInk VNC for Kobo e-readers」,對應的討論在「Show HN: A VNC viewer for eInk devices capable of 30 FPS when writing text (zmarshall.nl)」這邊。

作者提供的 screenshot 看起來效果還不錯:

source code 在 GitHub 上的 everydayanchovies/eink-vnc,看起來算是實驗性質,在 warning 的段落可以看到:

The screen can refresh up to 30 times per second, this will degrade the eInk display rapidly. Do not use with fast changing content like videos.

Furthermore, this tool was only tested on a single device (Kobo Libra 2). It is possible that it will damage yours. I cannot be held responsible, use this tool at your own risk.

Hacker News 上有看到一個有趣的專案 The Modos Paper Laptop,是一台用電子紙的筆電:

不過好像還在開發階段...

在 Docker 裡面跑 GUI 程式的點子

昨天的 Hacker News Daily 上看到「Running GUI apps within Docker containers」這篇文章,裡面想要把程式包到 Docker container 裡面,然後給了一些想法,另外在「Running GUI apps within Docker containers (trickster.dev)」這邊也有一些討論與想法可以看。

要注意的是,這邊主要是以 X11 類的環境為主 (所以應該還是 Linux 了),而文章是用 Firefox 當例子,不過主要應該還是會拿來跑其他的東西...

看起來 GUI 的部份主要就是先用 VNC + x11vnc 打通到 host 的 X11 環境,這邊會需要 xhost 開授權讓 container 內的程式可以控制 X11 的環境 (話說他範例裡面直接開 xhost + 也真讚)。

後面提到的 noVNC 則是把 VNC 轉到 HTML5 上面讓瀏覽器可以操作,就不是那麼感興趣。

另外在討論裡面也有人直接放大絕,把一堆權限放進去 container:

docker run -it --rm -e DISPLAY --net=host -v $XAUTHORITY:/root/.Xauthority -v /tmp/.X11-unix:/tmp/.X11-unix debian:11-slim

不過整體看起來算是提供了一些思路... 算是除了 Flatpak 外的一些方法。

測試 GFW 變成一個服務了...

針對分析在 GFW 牆內的情況,看到「GFWaaS - GFW as a Service」這樣的服務出現了,依據價位提供兩個不同等級的功能:

  • $49/month 是 HAR Logs + Screencasts
  • $199/month 則是再加上 Browser VNC

對於人不在中國,但需要照顧中國市場的開發團隊應該會有些幫助?

實做 Twitter 同步到 Facebook 的程式

幾個月前 Facebook 把 API 拿掉了,大家都不能用 API 發文,本來想說就放掉這個平台,結果被老人家問怎麼都沒更新,因為老人家都是靠兒子的 Facebook 確認生存,看到沒更新就很擔心... XD

由於 API 沒得用了,所以得自己 hack。這邊先列重點:

  • chromium + VNC 登入後,用 chromium headless + selenium 發文。
  • 對於「網頁的穩定性」來說 (i.e. 常不常改版造成我的程式發文失敗),mbasic(.facebook.com) > m > www。

比較重要的方向就是這些,其他的其實就是磨時間、踩地雷,然後把程式刻出來:「gslin/twitter2facebook」。

在 Linux 上架設 Screenshot Service (2010 年了?)

在 2008 年的時候 xdite 寫過一篇「在 Linux 上架設 Screenshot Service」,不過現在是 2010 年了,不少當初有問題的地方都已經改善了,現在要架比之前方便不少...

測試的平台同樣是在 Linode (referral code 是 fdbacc96dbddafce9ba444dd678357416d0323d5) 上跑 Debian lenny (也就是 5.0 版),為了避免 Adobe Flash PlayerLinux amd64 上會出問題,我在 Linode 上用 32bits 版。

Linode 把預設的 Debian 裝完後,先把整個系統升級到 Debian squeeze 並且重開,然後先裝「locales」這個套件,再用 dpkg-reconfigure locales 把 en_US.UTF-8 以及你自己會用到的 locale 勾起來。

接著開始裝必要的套件:

  • flashplugin-nonfree
  • iceweasel
  • ttf-arphic-bkai00mp
  • ttf-arphic-bsmi00lp
  • ttf-arphic-gbsn00lp
  • ttf-arphic-gkai00mp
  • ttf-arphic-ukai
  • ttf-arphic-uming
  • ttf-wqy-zenhei
  • xvfb

Iceweasel 其實就是 Firefox,因為商標問題而在 Debian 上有不同的名字。在英文版維基百科的「Mozilla Corporation software rebranded by the Debian project」這篇文章裡把前因後果講得很清楚,這邊就不提了...

除了必要的套件外,接下來裝 TightVNC server,準備透過 VNC 設定 Iceweasel。設完後可以移除掉或是留下來,我自己是留下來 (反正檔案不大),有時候可能要進去 about:config 調整參數...

TightVNC server 用 tightvncserver :0 跑起來,然後遠端連進去把 Iceweasel 跑起來測試看看有沒有問題 (可以透過 PuTTY 的 tunnel 將傳輸過程加密),沒有問題的話就裝「torisugari: Command Line Print」這個套件,裝好後再把 Xvfb 跑起來,用這個指令抓圖:

DISPLAY=:2.0 iceweasel -print http://zh.wikipedia.org/ -printmode png -printfile ~/zh.wikipedia.org.png -printdelay 10

抓出來的 screenshot 就會像這樣:(點這裡看原大小圖片)

Flash 也沒問題:(點這裡看原大小圖片)

比起之前的方法,現在的方案有兩個好處:首先是 plugin 是照正規方法裝進去,而不是直接丟 xpi,可以避免遇到奇怪的靈異現象時懷疑是不是安裝時硬塞造成的。再來是 Iceweasel 會在抓完就 shutdown,所以在網路速度夠快的時候可以提前結束,而網路不夠快時也不用擔心抓到未完成圖...

當然剩下有很多細節要處理啦,不過那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