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可以使用 KVM,把桌機 Ubuntu (Xubuntu) 上的 VM 都從 VirtualBox 換到 virt-manager 了...
不得不說 VirtualBox 包的很好,很多事情就不用自己繞半天... 在 virt-manager 上面有蠻多東西得自己設定繞開,把 2024 年會遇到的問題整理下來。
首先是權限的部分,裝完 virt-manager 後馬上打開會遇到 virt-manager 說連不到 libvirtd 的問題:「virt-manager can't connect to libvirt」,而最簡單的解法就是重開機,原因是安裝過程中在 /etc/group
增加了 libvirt 的權限,現有的 session 因為權限不夠無法連上 libvirtd。
接下來就是操作介面上的順暢度問題了,預設「Automatically detect from the installation media / source」是勾起來的,但你丟 Windows 的 ISO 進去不一定會偵測到是 Windows 的 ISO,需要把勾勾拿掉,然後自己輸入 win
後才會出現可以選的選項,而不是直接選單選擇... 這邊的 UX 在第一次用的時候還蠻卡的。
另外裡面設定也是有問題的,選擇 Windows XP 會發現網路的設定居然還是用 e1000,導致 Windows XP 抓不到網路卡,需要另外再改成 rtl8139 (不過速度只有 100Mbps)。
最後在 Network selection 的部分,NAT 算是最常用的,不過如果要自己架設 lab 的話 (像是我弄了三台 Ubuntu VM 測各種服務),直覺會設定成 Bridge device,但這邊的 Bridge device 是需要先自己設定好 bridge interface 後再讓 virt-manager 設定掛進去。
所以比較「簡單」的方式 (當時以為比較簡單) 是選擇 Macvtap,然後選擇要用的介面,這樣設定後主機的確可以透過指定的介面連到 Internet 上,但就像設定 Macvtap 時出現的警告,guest 與 host 本機之間是無法溝通的:「In most configuration, macvtap does not work for host to guest network communication.」。
解決的方法還是自己搞 bridge interface,這邊由於 Ubuntu 現在網路都是透過 Netplan 在管理,我是透過「[Wishlist] Support macvlan/macvtap interfaces」這邊提供的 workaround 來解決。
以前是直接在 enps0f0
上面設定 IP address,現在是在 networkd 跑起來就先建立 macvlan0
,然後在上面設定 IP address。然後 virt-manager 就可以用 macvtap 到 macvlan0
了,實際測試 guest 與 host 之間也通了...
折騰了一會算是搬過來了,這樣總算是可以在桌機上面跑 android emulator 了,先前硬關掉 KVM 跑了兩次,速度實在是受不了,就跑去 Mac 上開發了,現在這樣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