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都是用 Kagi 當作預設的搜尋引擎,然後 Kagi 習慣每個禮拜會給一個 Changelog... 而這個禮拜的 Changelog 是這樣:

我好像看到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
Searching for emacs redirects to vi #327 @yjp20
然後 bug report 裡面提到了他會在搜尋 Emacs 時提示 Vi:

然後搜尋 Vi 時提示 Emacs:

這是想要掀起什麼宗教戰爭嗎 XDDD
幹壞事是進步最大的原動力
前幾天在 Hacker News 上看到 Vimac 這個專案,程式碼在 GitHub 的 dexterleng/vimac 上可以看到,而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則是在「Show HN: Vimac – Productive macOS keyboard-driven navigation (vimacapp.com)」這邊,因為是作者發表的,所以下面也有一些作者的回應。
作者是受到瀏覽器上 Vimium 啟發,利用 macOS 的 Accessibiltiy API 實做類似的想法,讓使用者可以使用鍵盤操作 (所以會需要授權開啟 Accessibility API)。
官方預設啟動 Hint Mode 的快速鍵是 Ctrl-Space,但這對中文使用者來說剛好卡到,所以我把他改成 Option-Space 了,按下去後畫面上會將可以點選的地方都加上快速鍵資訊,像是官方提供的樣式:
另外一個重點是捲動的功能,不過我目前還用的不多,不知道好不好用...
這個系列是從『MIT 的「The Missing Semester of Your CS Education」』這邊延伸出來的,這篇文章講第三堂課「Editors (Vim)」,這篇也是我決定要連載的原因 (身為 Vim 愛好者的偏好)。
這邊講的是 Vim 而不是標準的 vi (這個對於初學者應該不太容易遇到了),相較起來親民一些...
從基本的操作開始說,模式的切換,插入刪除移動類的與區塊選取類的都有提到。
比較特別的是他用黑板畫 Finite-state machine 來解釋不同的按鍵操作會切換到不同的模式,應該說這不愧是給 CS 學生上的課?
另外補充一下,用搜尋引擎搜一下 vim cheatsheet
,沒事可以看一下 (回憶一下),算是蠻好用的。
前情提要:「Vim 7.4 準備中...」,本來以為會在 1000 出現前出 Vim 7.4。
結果剛剛在 Twitter 上看到「http://ftp.vim.org/pub/vim/patches/7.3/7.3.1000」出現,這是哪招... XD
Bram Moolenaar 該不會自暴自棄決定等 9999 的時候再出 Vim 7.4 吧... XD
在 OSNews 上面看到:「Why vim uses the hjkl keys as arrow keys」,引用了「Here is why vim uses the hjkl keys as arrow keys」這篇文章,提到為什麼 vi 使用 hjkl 表示左下右上四個方向,以及用 ~
表示 home directory 的原因。
首先是 Bill Joy 發明 vi 時所使用的 ADM-3A terminal 鍵盤的樣子:
再來是 ~
這個鍵上面寫著 HOME:
既然有人定義好,那就直接拿來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