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ode 記憶體升級,以及新的日本機房計畫

Linode 的 13 歲禮物:「Linode’s 13th Birthday – Gifts for All!」。包括了記憶體的升級計畫:

Old Plan New Plan Price
Linode 1 GB Linode 2 GB $10/mo ($0.015/hr)
Linode 2 GB Linode 4 GB $20/mo ($0.03/hr)
Linode 4 GB Linode 8 GB $40/mo ($0.06/hr)
Linode 8 GB Linode 12 GB $80/mo ($0.12/hr)
Linode 16 GB Linode 24 GB $160/mo ($0.24/hr)
Linode 32 GB Linode 48 GB $320/mo ($0.48/hr)
Linode 48 GB Linode 64 GB $480/mo ($0.72/hr)
Linode 64 GB Linode 80 GB $640/mo ($0.96/hr)
Linode 96 GB Linode 120 GB $960/mo ($1.44/hr)

比較小的機器都是 double RAM,比較大的機器就沒那麼明顯了... 但這樣就超越 DigitalOcean 的規格,而且還領先其他 VPS 不少。

不過由於東京機房已經滿了,這次升級不包括在內,但也透漏了東京的新機房將會在今年年底前啟用:

Unfortunately, since Tokyo is sold out, the upgrade is not available there. We hope to have our second Tokyo facility online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是個好消息 XD

Composer 出現 lock file out of date 的解法

之前也有遇到,結果 Lorna Jane Mitchell 寫了一篇「Handling Composer "lock file out of date" Warning」給了不少解法。

第一種是 composer upgrade,直接全部升級。

第二種是先用 composer update --dry-run 看看是不是有人加到 composer.json 後忘記更新,如果是的話再用 composer update [package] 處理。

第三種是用 composer update nothing 閉上眼睛更新 hash 值,當作什麼都沒看到 XDDD

Sometimes this is the right answer so it's a handy trick to know!. I seem to see these kinds of issues in people's projects quite often (I'm a consultant, I see a lot of projects) so I thought I'd share my usual tactics for getting things sorted - if you have any tricks of your own to share, I'd love to hear them :)

該說很「實用」嗎 XDDD

把 HTTP 站台逐步換向 HTTPS 站台的步驟

Jerry Qu 寫的「关于启用 HTTPS 的一些经验分享」這篇文章講了要怎麼將 HTTP 站台逐步換成 HTTPS 站台的方式 (以及工具)。

一開始會遇到 Mixed Content,瀏覽器預設值不會直接全部擋掉,而是會放行圖片類資源 (但是出現對應的警告)。然後可以用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來幫助邊換,讓 url 裡指定 http 的自動連到 https。

當全站把 url 都修完後,接著就可以考慮用 HSTS 強制全上 HTTPS。

做到這邊的安全性已經到一定程度了,接下來要不要進 HSTS Preload List 就看大家自己的想法了。

桌機的 Ubuntu 12.04 升級到 14.04

拖了好久,總算利用連假的時間 (而且在台灣!) 把桌機的 Ubuntu 12.04 (Precise) 升級到 14.04 (Trusty)。整個升級的過程果然充滿了地雷... XD

這邊當作雜記記錄下來,希望對之後的人升級有幫助。其中比較重要的前提是,我是用 Unity,所以升級的流程大致照著官方的指示做就可以了,對於使用 GNOME 的人,需要再多研究看看?

升級前的注意事項:

  • 假設當初有裝很多 UNSUPPORTED 的 repository (這邊是指官方的 *.archive.ubuntu.com 裡有一些沒有被官方支援的項目,像是 universe 與 multiverse),要記得到 /etc/apt/sources.list 裡暫時註解掉。
  • 跑 do-release-upgrade 時的語系要用英語系 (Cen_US 之類的,像是 env LANG=C LANGUAGE=C LC_ALL=C do-release-upgrade 這樣執行),不然會造成 Python 的錯誤訊息 (decode error,因為是用 ascii 去解),原因是 /etc/apt/sources.list.d/ 下面在替換 precise -> trusty 時會增加註解,而這個註解在 zh_TW.UTF-8 狀態下會出現中文 UTF-8,於是就造成 parser 爛掉... XD

升級完成後的注意事項:

  • Fix Ubuntu 把該關的關掉。
  • /etc/apt/sources.list.d/ 下面的東西整理過,有些是 backport 回 12.04 的,在 14.04 就可以省略,有些則是要找替代方案。

升完後還沒解決的問題:

  • scim 的狀態很詭異,在 Terminal 裡有時候可以用但有時候不能用,而在 Google Chrome 裡面是完全不能用。目前暫時拿 ibus 撐著。
  • 天氣的 indicator 好像要換掉,暫時沒有花時間研究。

對於沒有技術背景的人來說,升級的工程太浩大 (有大量的錯誤訊息要查,然後一個一個解決),還是建議當 Windows 的方法處理會比較好... (重灌未必比較慢,真的...)

在還沒摸熟前,公司的電腦應該還是維持在 12.04 吧,不然就是等下次連假的時候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