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下的滑鼠滾輪速度

這陣子因為經常切回 WindowsD2R,發現 Windows 下的滾輪速度快多了,回到 Ubuntu 20.04 下發現無法調整滑鼠滾輪的速度,找了一些方案測試,發現居然地雷還是超多 XD

搜尋可以找到「Increase mouse wheel scroll speed」與「How to change my mouse wheel scroll rate?」這兩篇,被推最多的都是 imwheel,但這套軟體的最新版是 2004 年,實際上用就會發現配合現代的系統 bug 很多...

另外用的方案是「Mouse scroll wheel acceleration, implemented in user space」,作者用 Python 去控制加速,測了一下正常多了。範例給的 ./main.py -v --exp 1 其中的 --exp 1 實際用起來有點太快,我改成 0.75 比較習慣。

先照著作者提到的,把 dependency 都裝起來,接下來掛到 Session and Startup 裡面,在登入後跑起來就可以了:

Ubuntu 14.04 與 16.04 的 ESM 從八年延長到十年

本來的舊的 Ubuntu ESM 是額外的三年 (加上本來的 LTS 五年,共八年),14.04 會支援到 2022 年四月 (參考 Internet Archive 上的存檔資料「Ubuntu 14.04 LTS has transitioned to ESM support」),然後 16.04 會支援到 2024 年四月 (參考 Internet Archive 上的存檔資料「Ubuntu 16.04 LTS transitions to Extended Security Maintenance (ESM)」),而 18.04 與 20.04 以後的 Ubuntu ESM 則是額外五年。

現在則是宣佈 14.04 與 16.04 都切齊額外五年了,所以總共都是十年:「Ubuntu 14.04 and 16.04 lifecycle extended to ten years」。

另外在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可以看一下:「Ubuntu 14.04 and 16.04 lifecycle extended to ten years (ubuntu.com)」,有人覺得這個政策很糟,但我覺得還好,有些商業環境就是花錢解決懶得升級... (沒有 support 只有 security update 的方案,一台實體機器才 USD$225/year,如果是虛擬機的話就更便宜了)

算是對付 legacy application 還蠻重要的方案...

Ubuntu 環境 PPPoE 遇到拿的到 IPv6 address 但是卻不通的問題

Ubuntu 的環境裡透過 PPPoE 上拿 IPv6 address 不是什麼大問題,搜一下大概都可以找到,在 /etc/ppp/options 的最後面加上這串就可以了 (或是在 /etc/ppp/peers/ 裡面的檔案對特定的設定加):

+ipv6 ipv6cp-use-ipaddr

不過我遇到的問題是,ppp0 雖然拿到了 IPv6 address (從 ip addr 或是 ifconfig 可以看到),但 mtr -6 www.google.com 確不通。

找問題時發現 netstat -6rn 有兩筆 IPv6 default gateway,刪掉 enp3s0 的那筆馬上就通了,所以是跟 routing 有關的問題,在本地端收到了 default routing,優先權還比 ppp0 拿到的還高。

因為這台主機是跑 Netplan,所以就用 Netplan 的方式強制關掉本地端的 Router Advertisement (RA):

network:
    version: 2
    renderer: networkd
    ethernets:
        enp3s0:
            accept-ra: false

最後重開機確認後就通了...

GitHub 支援 SSH 使用 Security Key 了

GitHub 宣佈支援使用 security key 的 SSH key 操作了:「Security keys are now supported for SSH Git operations」。

也就是需要 SSH key + security key 才有辦法認證,只有拿到 SSH key 或是 security key 都是沒有辦法認證過。

目前官方支援 ecdsa-sked25519-sk

Now you can use two additional key types: ecdsa-sk and ed25519-sk, where the “sk” suffix is short for “security key.”

不過在 Ubuntu 20.04 下用預設的系統只能支援 ecdsa-sk,因為 ed25519-sk 會遇到類似「ed25519 problem with libressl」這邊的問題,就算你用的是 OpenSSL

然後生完 key 後在 ~/.ssh/config 裡面指定對 github.com 使用這把 key:

Host github.com
    IdentityFile ~/.ssh/id_ecdsa_sk

接下來操作的時候就會需要碰一下 security key 了。

Ubuntu 20.04 下用 resolvconf 取代 systemd-resolved (因為 PPPoE)

如同在「升級跳板機」這邊提到的,這台跳板機是跑 Ubuntu 20.04,加上需要跑 PPPoE,我就遇到透過 PPPoE 拿到的 DNS 無法套用的系統內。

這點在「add pppoe support to systemd-networkd」這邊有被提到,而且看起來 Debian 那邊已經套用 patch 上去了,但 Ubuntu 這邊似乎還沒...

我看了看還是決定先暫時先回頭用 resolvconf,可以只用指令解決:

sudo apt install -y resolvconf
sudo systemctl disable systemd-resolved

然後重開確認後就可以收工...

ZFS 租用服務

看到「zfs.rent」這個網站:

We have a couple of ZFS-based NAS systems. We wanted a simple cloud service so we could run:

$ zfs send -v -R -I pool/snapshot_034 pool/snapshot_042 |\
    ssh marvin@marvin.zfs.rent zfs recv -v -Fu pool/snapshots

看起來是用 Linux 上的 OpenZFS 架的,每個 instance 提供 4GB RAM,這個部份應該還好,但只提供 1TB 的流量 (上傳與下載都要算),這部份看起來就有點不太夠用了,以這種服務來說蠻容易踩到 overcharge 的部份。

作業系統的部份可以選擇 Ubuntu 20.04 或是 CentOS 8.2。

以架構上來說可以當作是某種特化的 VPS (底層的 raw disk 直接掛上來),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機器部份的費用看起來還好,但頻寬部份會拉高整體成本。

這個服務看起來比較像是噱頭吧,看看就好...

Ubuntu 16.04 (xenial) 的 ESM 準備中...

UbuntuESM (Extended Security Maintenance) 是指 LTS (Long Term Support) 版本在五年的維護期過了以後,可以付費取得安全性更新的方案。

剛剛看到 Ubuntu 官方的文章,說明 Ubuntu 16.04 的 ESM 差不多要開始了:「Less than 6 months to Ubuntu 16.04 ESM: 6 things to prepare」。

ESM 在早期是延長三年,但最近則是改成五年。第一次提供 ESM 的 12.04 到後續的 14.04 與 16.04 都是三年,而 18.04 與 20.04 則是五年。

剛剛翻資料的時候發現原來 ESM 有提供個人免費使用 (在 Ubuntu Advantage 的 Essential 方案內),一般是三台,如果是社群成員的話有機會到五十台:

Free for personal use
Canonical provides Ubuntu Advantage Essential subscriptions, which include ESM, free of charge for individuals on up to 3 machines. For our community of Ubuntu members we will gladly increase that to 50 machines. Your personal subscription will also cover Livepatch, FIPS and CIS hardening tools.

不過手上 16.04 的機器也升的差不多了,好像用不太到...

Travis CI 支援 Arm64 平台的編譯與測試了

剛剛看到 Travis CI 宣佈支援 Arm64 的編譯與測試環境了:「Announcing General Availability of Graviton2 CPU Support!」。

架構上是利用 AWS 推出的機器來做,其中支援的 OS image 目前看起來是以 Ubuntu 為主,其中 16.04 (xenial) 與 18.04 (bionic) 只有 LXD container 的環境,而 20.04 (focal) 則除了 LXD container 環境外,也有完整的 VM 環境可以跑:

Following Arm64 distributions of Ubuntu are available for you as LXD containers:

Xenial (16.04)
Bionic (18.04)
Focal (20.04)

Following Arm64 distribution of Ubuntu is available for you as a full VM option:

Focal (20.04)

看起來底層是用 Ubuntu 20.04 為主力,然後提供 container 跑其他版本。

Ubuntu 16.04 出更新了...

看到 Ubuntu 16.04 (xenial) 在 support cycle 剩下不到一年的時候推出了 16.04.7:「Ubuntu 16.04.7 LTS released」。

看起來主要是修正 GRUB 的安全性問題:「USN-4432-1: GRUB 2 vulnerabilities」。

這次修正的 CVE 好像有點多,但全部都是與 GRUB 相關的... 另外可以看到包括 14.04 (trusty) 都有修正 (ESM,付費提供支援的版本)。

目前手上大多數機器都是 18.04 (bionic) 與 20.04 (focal) 了,會在 16.04 (xenial) 主要是 OpenVZ 的關係,雖然看起來還是有一台一直懶得動,該找機會弄一弄了...

Travis CI 推出 20.04 的環境了

看到 Travis CI 推出 Ubuntu 20.04 的測試環境公告,嚇了一跳:「Ubuntu 20.04 (Focal Fossa) build environment is available!」。

要知道當年是在 2017 年七月才支援 Ubuntu 14.04 (參考「Travis CI 總算要把 Trusty 當作預設環境了...」這篇),在 2018 年十一月才支援 Ubuntu 16.04 (參考「Travis CI 居然記得要支援 16.04 了...」這篇),然後 18.04 上線乾脆不公告了 (翻了一下社群的討論「Ubuntu 18.04.1 LTS (Bionic Beaver)」,是在 2019 年的七月左右支援的)...

這次 20.04 出來還不到半年居然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