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time Kuma:UptimeRobot 的 Open Source Clone

UptimeRobot 算是我自己還蠻喜歡用的監控服務,各種常見的類型都支援,像是 HTTP/HTTPS website 的監控,ICMP Ping 或是 TCP 的監控,另外也提供 SSL certificate 的監控。

前陣子找資料的時候找到 Uptime Kuma,這是香港的 Louis Lam 開發的 open source software,光看名字就懷疑是 UptimeRobot 的致敬版本,裝起來用過後就更確定...

差不多用了一個多月了,基本上功能還蠻完整的,我把他接到我自己的 Slack 以及 Pushover 上,就很方便的可以監控服務:

挑一個點:

Amazon RDS 的 TLS 連線所使用的 CA 要更新了

Amazon RDSTLS (SSL) 連線所使用的 CA 要更新了:「Rotate Your SSL/TLS Certificates Now – Amazon RDS and Amazon Aurora Expire in 2024」。

如果沒有開 TLS 連線的話是不受影響 (像是內網裸奔),但如果有在用 TLS 的話就要注意一下了,看起來得手動更新處理。

比較特別的是新的 CA 簽的超長:

Most SSL/TLS certificates (rds-ca-2019) for your DB instances will expire in 2024 after the certificate update in 2020. In December 2022, we released new CA certificates that are valid for 40 years (rds-ca-rsa2048-g1) and 100 years (rds-ca-rsa4096-g1 and rds-ca-ecc384-g1). So, if you rotate your CA certificates, you don’t need to do It again for a long time.

現有的 rds-ca-2019 可以在 https://s3.amazonaws.com/rds-downloads/rds-ca-2019-root.pem 這邊取得,用 openssl x509 -in rds-ca-2019-root.pem -text 可以看到資料。

crt.sh 上翻過一些字串,沒看到被簽的記錄,所以看起來無法透過一般 trusted store 裡面的 Root CA 一路信任下來。

新的 key 應該也是 Private Root CA,從名字看起來應該是對應的 key algorithm。其中 RSA 2048 的簽了 40 年,而 RSA 4096 與 ECC 384 的簽了 100 年,雖然說是自家弄的 CA,但目前的 compliance 沒有要求 key rotation 嗎...

Anyway,常用的區域基本上都是 August 22, 2024 這個日期,大約還有九個多月的時間更新,依照 AWS 的慣例,後面應該還會提醒幾次:

話說 2020 年的時候也有更新,當時是 Jeff Barr 出來說明的:「Urgent & Important – Rotate Your Amazon RDS, Aurora, and Amazon DocumentDB (with MongoDB compatibility) Certificates」,現在看起來一些常態性的說明都陸續交棒給 Channy Yun 了...

不過這次這樣搞 40 年 & 100 年,後續要更新應該都是演算法的推進了,比較不會是要到期...

ISP 偽造出合法的 SSL certificate,對放在德國的 xmpp.ru 進行 MITM 監聽

標題有點複雜,先講一下 http-01 認證,這是目前 Let's Encrypt 上最常被使用的認證方式,是透過 HTTP 協定完成認證,你只要能回答 http://www.example.com/.well-known/acme-challenge/XXX 的內容就能過。

一般來說,這個 HTTP 位置只有這台伺服器的 owner 才有辦法提供,也就能確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申請。

但因為這邊走的是 HTTP,對於 ISP 這種比較特別的身分來說,他可以從中架設 HTTP 的 MITM Proxy 做到這件事情。

而有了合法的 SSL certificate 之後,中間的 MITM Proxy 就不只能聽 HTTP 了,還可以聽 HTTPS 的內容 (甚至修改內容)。

這次發生的事情就是在德國的 LinodeHetzner 機房內的服務,俄羅斯最大的 XMPP 服務 xmpp.ru 被搞出這件事情 (XMPP 是一個開放協定,不熟的話可以想像成類似 Line 或是 Telegram 的服務,但 XMPP 是開放協定,可以用自己喜歡的軟體連上):「Encrypted traffic interception on Hetzner and Linode targeting the largest Russian XMPP (Jabber) messaging service」。

他們在 Hetzner 的伺服器上有發現 network offline 的訊號:

[Tue Jul 18 12:58:29 2023] igb 0000:04:00.0 enp4s0: igb: enp4s0 NIC Link is Down
[Tue Jul 18 12:58:48 2023] igb 0000:04:00.0 enp4s0: igb: enp4s0 NIC Link is Up 1000 Mbps Full Duplex, Flow Control: RX/TX

而在這個 network offline 的時間不久後 Let's Encrypt 發出了 xmpp.ru 與 jabber.ru 的 SSL certificate (crt.sh 上可以查到,在 99976947049997621208):

18 July 2023 issuing time is about the same when Hetzner server has lost network link for several seconds.

這些徵兆符合改接到 MITM Proxy 上的行為。

這次的事情很大條,因為這些伺服器是在德國,不是在俄羅斯... 事情才剛開始被報導出來,後續得繼續追蹤,而且應該也會促成新的機制被引入?

Cloudflare 可以針對不同 Hostname 給不同的 TLS 設定了

Cloudflare 總算是提供付費方案 (包在 Advanced Certificate Manager 裡面),可以針對不同的 hostname 給不同的 TLS 設定了:「Introducing per hostname TLS settings — security fit to your needs」。

本來的限制是整個 domain 都是一樣的 TLS 設定,這點對免費仔來說還好,但對於企業客戶來說就不太好用了。

遇到客戶端 (甚至是客戶) 是 Java 6 這種不支援 TLS 1.2 的情況 (參考「Qualys SSL Labs - Projects / User Agent Capabilities: Java 6u45」這邊),你還是得想辦法生一組 TLS 1.0 服務出來,但整個 domain 都開又有可能會死在 PCI-DSS 之類的規範。

以前遇到的時候有兩種解法,第一種是在客戶端自己解決,像是在內網架 SSL proxy (通常會搭配 self-signed CA) 讓 Java 6 的 client 還是可以透過 TLS 1.0 通訊,但是連到 internet 上面會是比較新的 TLS 1.2 或是 TLS 1.3,這種算是比較安全的。

另外一種就是在 Cloudflare 上另外開一個 domain,這樣就可以用 TLS 1.0 半裸奔。

現在這樣等於是讓第二個方案更簡單一點,不用另外開 domain,只需要在 hostname 上設定...

Let's Encrypt 與 IdenTrust 延長三年的 cross sign 在 2024/10/01 要結束了

先前 Let's EncryptIdenTrust 的 cross sign 會在 2024/10/01 到期,可以參考 3958242236 這邊的資訊,可以看到由 IdenTrust 的 DST Root CA X3 對 Let's Encrypt (ISRG) 的 ISRG Root X1 簽名,時間是到 2024/09/30 18:14:03 GMT (換算大概是台灣隔日的清晨兩點多):

Issuer: (CA ID: 276)
    commonName                = DST Root CA X3
    organizationName          = Digital Signature Trust Co.
Validity
    Not Before: Jan 20 19:14:03 2021 GMT
    Not After : Sep 30 18:14:03 2024 GMT
Subject: (CA ID: 7394)
    commonName                = ISRG Root X1
    organizationName          = Internet Security Research Group
    countryName               = US

所以 Let's Encrypt 這邊也整理出了對應的落日計畫:「Shortening the Let's Encrypt Chain of Trust」。

第一波是 2024/02/08,從這個時間點開始 Let's Encrypt 的 ACME 服務預設組出來的 SSL certificate 將不會帶 IdenTrust 提供的 cross sign 憑證,但你還是可以自己另外設定取用:

On Thursday, Feb 8th, 2024, we will stop providing the cross-sign by default in requests made to our /acme/certificate API endpoint. For most Subscribers, this means that your ACME client will configure a chain which terminates at ISRG Root X1, and your webserver will begin providing this shorter chain in all TLS handshakes. The longer chain, terminating at the soon-to-expire cross-sign, will still be available as an alternate chain which you can configure your client to request.

再來是過期前的 90 天多一點的 2024/06/06,Let's Encrypt 的 ACME 服務將不會提供 cross sign 的憑證:

On Thursday, June 6th, 2024, we will stop providing the longer cross-signed chain entirely. This is just over 90 days (the lifetime of one certificate) before the cross-sign expires, and we need to make sure subscribers have had at least one full issuance cycle to migrate off of the cross-signed chain.

最後就是過期的日子 2024/09/30:

On Monday, September 30th, 2024, the cross-signed certificate will expire. This should be a non-event for most people, as any client breakages should have occurred over the preceding six months.

依照說明,應該是 Android 7.0 以及之前的版本會產生問題,照目前的數字看起來是 100% - 93.9% = 6.1%:

接下來一年應該會再低一些,但不確定會低多少,有機會 <5% 嗎?

Windows 3.1 下的 GPT client

前幾天在 Hacker News 上看到「Show HN: WinGPT – AI assistant for Windows 3.1 (dialup.net)」這篇,原始文章「WinGPT: AI Assistant for Windows 3.1」在介紹 Windows 3.1 下的 GPT client。

雖然反差很大 (一個 20 世紀的 GUI 環境配上最新科技),但從 Hacker News 的討論可以看到,最熱烈的是在 16-bit 環境下實作 TLS 1.3 連線,也就原文裡的這段,提到了他是原生支援 TLS 1.3:

WinGPT connects to the OpenAI API server natively with TLS 1.3, so it doesn't require a proxy on a modern machine to terminate TLS. To see how I did this and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ake a look at Modern TLS on 16-bit Windows. (As you'll see on that page, this is not a secure implementation).

不過他不是從零開始解,而是基於 wolfSSL 的實作,因為 wolfSSL 有支援 16-bit compiler,就不需要從零開始:

WolfSSL stood out among the pack as it had explicit 16-bit compiler support while being fully-featured and well-supported.

這是讓人看到會「蛤?」的東西 XD

用 Atom feed 訂閱 crt.sh 的 Certificate Transparency

本來打算自己寫個程式訂閱 Certificate Transparency 的資料,結果發現 crt.sh 本身就有提供 Atom feed

舉我的例子「crt.sh | gslin.org」來說,對應的 Atom feed 就在 https://crt.sh/atom?q=gslin.org 這邊。

不過 crt.sh 的速度不快,我在使用 Slack 內建的 /feed add 加了很多次才成功,但設定好之後放著收更新就可以了,看起來還算方便。

官方應該是可以把 feed 的筆數壓低,降低對後端 PostgreSQL 的壓力才對,像是只丟最近 30 天的量就好,現在看起來是所有的 entry 都轉成 Atom feed 丟出來...

AWS ALB 支援 TLS 1.3?

AWSALB 宣佈支援 TLS 1.3:「Application Load Balancer now supports TLS 1.3」。

本來以為早就支援了,翻了一下發現應該是太多產品線的關係搞混了:

ALB 則是到了 2023 才支援 TLS 1.3...

Tailscale 也推出類似 Cloudflare Tunnel 的產品,Tailscale Funnel

Tailscale 也推出了類似 Cloudflare Tunnel 的產品,叫做 Tailscale Funnel:「Introducing Tailscale Funnel」。

都是透過 server 本身主動連到 Cloudflare 或是 Tailscale 的伺服器上,接著外部的 request 就可以繞進來了。

不過 Tailscale Funnel 的定位跟 Cloudflare Tunnel 有些差異,看起來 Tailscale Funnel 比較偏向給 dev/stage 環境的用法,Cloudflare Tunnel 像是要跑在 production 的設計?

目前是 alpha 階段,有些限制,像是目前能開的 port:

The ports you can specify to expose your servers on are currently to 443, 8443 and 10000.

另外從技術面上看起來一定得用 TLS 連線,因為他得透過 TLS 的 SNI 資訊來決定是誰:

We can only see the source IP and port, the SNI name, and the number of bytes passing through.

對於已經有用 Tailscale 的使用者來說好像可以玩看看,但另外一點是 Cloudflare 的機房密度很高,這點可能是 Tailscale 也要想一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