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 refined-twitter 程式碼的時候,在「refined-twitter/extension/content.js」這邊看到:
const $ = document.querySelector.bind(document);
這樣就可以拿 CSS Selector 掃出元件,程式變得比較好讀... 當然,這個方式不是 fluent interface,沒辦法再依樣串下去。
用 Google 查了一些資料,看起來至少從 2013 年就有這個技巧了。
幹壞事是進步最大的原動力
在追 refined-twitter 程式碼的時候,在「refined-twitter/extension/content.js」這邊看到:
const $ = document.querySelector.bind(document);
這樣就可以拿 CSS Selector 掃出元件,程式變得比較好讀... 當然,這個方式不是 fluent interface,沒辦法再依樣串下去。
用 Google 查了一些資料,看起來至少從 2013 年就有這個技巧了。
看到 jQuery 官方放出一個特別更新,專門為了 iOS 8 + Safari 7.1/8 的修正:「jQuery 1.11.2 and 2.1.3 Released – Safari Fail-Safe Edition」。
依據「Test failure on iOS 8: child and adjacent -> p#firstp + p」的說明,死在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firstp + p")
這邊,另外以下的 selector 也都掛掉:
p#a + p p#a ~ p .b#a ~ [id] [style]#a ~ p
由於這個用法太基本,讓 jQuery 官方決定在 library 放 workaround 修正這個問題...
微軟推出了 IE6 Countdown 網站,希望可以把 IE6 的佔有率壓到 1% 以下。以目前網站上更新的數字,台灣是 10.7%...
不過上面的數字是以 2011/2/28 的數據產生出來的,這天雖然是星期一,但台灣剛好是國定假日,使用公司電腦的人少很多,這使得使用 IE 的人也少很多 (可以參考 StatCounter 的數據)。如果抓平常日的數字,大約在 14% 上下,超過印度的 12.3%。
IE6 是 2001 年 8 月 27 日出版,快要滿十年了,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十週年生日前 (七月的報表) 看到他 5% 以下...
如果可以不用管 IE6 的話,有什麼好處呢?先不論 bug 的問題,光是網頁設計時的 css selector 就多出許多可以用:(圖片來自「CSS selectors and pseudo selectors browser compat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