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各種網站註冊的比較少,好像有陣子沒看到這種出包信了... 都是 template variable XDDD
Tag: rackspace
CloudHarmony 的市占率統計 (CDN、DNS、Cloud Computing)
CloudHarmony 發表了他們對 CDN、DNS、Cloud Computing 市占率的統計數據:
- Alexa and Fortune 500 CDN Marketshare - 20 Nov 2014
- Alexa and Fortune 500 DNS Marketshare - 20 Nov 2014
- Alexa and Fortune 500 Compute Marketshare - 20 Nov 2014
CDN 的部份可以看出來 Akamai 仍然是稱霸整個市場,不過 CloudFlare 也不是小數字就是了...
DNS 的部份比較沒有那麼明顯,由於 CloudFlare 免費方案必須把 DNS hosting 指到他們家,所以 CDN 連帶影響到 DNS 的部份,看起來頗亂,比較明顯的是 Route53 一直在成長。
Cloud Computing 的部份不知道是怎麼估算的,跟另外從營收數字估算的是另外一種面貌。雖然 EC2 還是很大,不過你要說 Rackspace 有 EC2 的 1/3 大?hmmm...
Rackspace 的雲端服務...
很久前有註冊 Rackspace 帳號,剛剛無意間登入進去發現其實還蠻有競爭力?
有香港伺服器,開了一台起來測試發現從台灣過去的速度都不錯... 而且反應速度比 AWS 的 Web Console 好太多。
一開起來有 IPv4 與 IPv6 對外,可以另外自己建立 private network (類似 AWS 的 VPC),一樣有 block stoage (類似 AWS 的 EBS)。
不過透過 Web Console 開機器是給隨機的 root password,而不是 ssh key 登入,這就有點不太一樣了。
雖然是第二大,但整個順暢度很好啊... 還是頗值得玩看看到底如何 :o
Mixpanel 從 AWS 搬到 Softlayer
在 Mixpanel Engineering 上提到 Mixpanel 從 AWS 搬到 SoftLayer:「Why We Moved Off The Cloud」。
去年差不多的時間,Mixpanel 從 Rackspace Cloud 搬到 AWS:「We’re moving. Goodbye Rackspace.」。
每次換的原因都很簡單,就是成長時會遇到問題,然後本來至這家必須用 hack 去堆解法,總是會有一天堆到沒辦法解,或是堆到有人受不了。然後就換到更彈性的方案。
因為 Mixpanel 去年遇到 Rackspace Cloud 的儲存空間限制 (620GB 限制),以及需要更彈性的機器種類 (有些服務需要記憶體,像是 cache server,而有些則是偏向 CPU,像是 web server,有些則是兩者都需要,像是 database server),所以從 Rackspace 搬到 AWS。
用了一年的 AWS,接下來今年遇到 performance 問題 (尤其是 I/O performance),所以決定從 AWS 搬出來換成 SoftLayer 的 dedicated hosting service。因為可以客製磁碟的種類與數量。
至於這兩次搬遷所提到的其他原因看起來只是附帶順便提出來,應該不是主要的問題。
接下來。如果 Mixpanel 變得更大的話應該是 colocation 吧。dedicated hosting 可以提供機器以及基本的網路服務,如果要比較特殊的設備 (Load Balancer、VPN、Firewall、NAS、SAN、whatever...),遇到沒有提供加值服務的就得改轉成 colocation 自己採購 server 了...
分析 Y Combinator 的 Startup 所使用的服務...
在 HN (Hacker News) 上看到的分析資料 (文章是 ReadWriteWeb 的):「The Services Used By Y Combinator Startups [Infographic]」,文章裡面分析了 Y Combinator「旗下」的 startup 所使用的服務。
統計資料在「Y Combinator」這邊,另外有「Quantcast Top 100」的資料也可以看看,這邊就不提 Quantcast Top 100 的情況了。
網站主機的部份,可以看到是 Amazon Web Services 與 Rackspace Cloud 兩家雲端服務最大,如果把同屬於 Rackspace 下的 Slicehost 一起併進去算的話就幾乎相同了。不過自己 hosting 的部份也不少...
E-mail 服務的部份以 Google Apps 過半,接下來就是自己 hosting。畢竟 Gmail 真的太好用...
DNS hosting 的部份最大一塊是自己 hosting,而 GoDaddy 有一定的比率倒是沒什麼意外... 而 DNS registrar 的部份當然是 GoDaddy 過半 XD
接近一半的 startup 沒有 SSL,如果有的大多數也都是跟 GoDaddy 買。然後有不少人是買 Wildcard SSL Certificate...
不過還是要講,重點在於挑自己熟悉而且穩定的技術,並不是用了雲端就什麼都不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