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SD & pfSense 上的 WireGuard 問題

FreeBSDpfSense 上的 WireGuard 實做問題前幾天被 Ars 的人整理出來:「Buffer overruns, license violations, and bad code: FreeBSD 13’s close call」,文章有點長度,但整個劇情有種在看八點檔的感覺... 在 Hacker News 上的「Buffer overruns, license violations, and bad code: FreeBSD 13’s close call (arstechnica.com)」與後續的「In-kernel WireGuard is on its way to FreeBSD and the pfSense router (arstechnica.com)」都值得翻翻。

目前 FreeBSD 與 pfSense 都已經把現有的 WireGuard 實做拿掉,主要原因是實做本身的品質很差 (以及安全性問題),而且沒有將 WireGuard 的功能實做完整。

文章裡面有提到兩個組織面上的問題 (還有攻擊個人的部份,這邊就不提了),第一個是 FreeBSD 的 review process,看起來比較像是系統面的問題,目前還是缺乏人力。

另外一個是 Netgate 本身 (pfSense 後面的公司),本來沒有太多背景知識,但這次事件發生後跑去翻了一下資料,發現原來之前就有一些「記錄」了,像是註冊競爭對手的產品 OPNsense 沒有註冊的網域 opnsense.com,然後導去 pfSense 家的事情,最後使得 Deciso (OPNsense 後面的公司) 到 WIPO 上搶回來:「WIPO Domain Name Decision: D2017-1828」。

可以花些時間來看看替代方案...

用 pfSense 接 AWS Direct Connect (Public VIF) 的方式

公司在菲律賓的辦公室因為常常會需要連到 AWS 傳輸影音資料 (新加坡,ap-southeast-1),但發現偶而會很不順,傳輸的時候會很卡,所以後來決定租了一條專線用 AWS Direct Connect 接進去。

不過因為跑在 AWS 上面的服務是掛在 public network 上,而不是 private ip 的網段,所以就不能用 IPsec site-to-site 打通收工,而需要搞 BGP routing,然後就卡關卡的亂七八糟 XD

首先是文書作業的部份,因為 AWS 對於 public network peering 需要證明你要交換的 IP address 是你自己的 (或是有被授權),這部份在 web console 上建立完 Public VIF 後會進入審核階段,接下來就要開 support ticket 提供 LOA-CFA 文件後才能繼續設定,我們這邊是從 ISP 申請 AWS Direct Connect 線路時拿到這份 PDF 文件。

這邊比較有趣的是,如果你沒有買 support plan 的話無法開 technical support,但官方有跟你說這邊可以 workaround 開 General Info and Getting Started 這個類別:「My public virtual interface is stuck in the "Verifying" state. How can I get it approved?」。

過了審核後接下來是設定 pfSense 的部份,因為是要接通 public network 的部份,所以你要收 AWS 提供的 BGP routing,這部份在 pfSense 上會透過 OpenBGPD 解決,但主要還是因為對 BGP 不熟悉,所以花了不少時間跟 AWS 原廠與台灣的 Partner 一起找問題,不然現在事後來看,自己 tcpdump 應該就有能力找到問題了...

主要的盲點是在我們的 AWS Direct Connect 裡面 BGP 需要走 TCP MD5 Signature Option。

這是一個 TCP extension,連線雙方有一把 shared secret 可以驗證每個 TCP packet 沒有被竄改:「Protection of BGP Sessions via the TCP MD5 Signature Option」。

要注意的是這個協定不是 application level,而是在 TCP 層本身就保護起來,包括 3-way handshake 的部份,所以從一開始 SYN 封包過去就要有 md5sig 的資訊。

這也表示用 telnet 不會通是正常的,這點讓我找問題找錯方向好久...

另外一點是 pfSense 的預設值不支援 TCP MD5 Signature Option (完全沒想過這個可能性 XDDD),這點在 pfSense 的「md5 bgp sessions fail in 2.4.0」這邊有提到:

Do you have "BSD Crypto Device" selected under System > Advanced, Misc tab, for Cryptographic Hardware? If not, select it there and try again.

That module is required for TCP_SIGNATURE to function.

If that works I can either add some warning text to Quagga and FRR or force it to load when that is enabled.

到了對應的選項那邊要選擇,因為我們的 pfSense 機器比較低階,沒有那堆硬體加速度的東西,所以選「BSD Crypto Device (cryptodev)」讓底層的 FreeBSD 去處理。

設定完後新的連線也還是不會有效果,後來想了一下還是整台重開機,然後就通了就通了就通了就通了就通了...

果然弄很久的問題都會是蠢問題,純粹就是不熟悉這些東西造成的。

讓 pfSense 的管理界面接上 Let's Encrypt

其實網路上有一些教學,但大多數的作法都是把 port 80 空出來跑認證用的 HTTP 伺服器,而我這邊的作法是希望維持 nginx,用 webroot local folder 的方式認證。

pfSense 上先安裝 acme 套件,然後先用 Create new account key 產生出自己的金鑰:

然後選擇申請 Let's Encrypt Production ACME V2 的帳號:

接著填一下 Name 的部份,按下 Register ACME account key 註冊後就可以按下 Save 存進系統。

然後就是拿這個帳號申請網域名稱,重點在於,如果選擇 webroot local folder 時,需要填寫對應的 RootFolder 參數 (這塊做得很怪,沒有預設值 XD):

然後按下 Save 後存起來,回到頁面上就可以按 Issue/Renew 申請了,申請成功以後就可以到最上方 tab 的 System,在裡面的 Advanced 就可以改 HTTPS 管理界面使用的憑證,改好後把瀏覽器關掉重開就可以確認是不是有設定好...

在 AWS 上用 pfSense 串接的細節

這邊講的是在 AWS 上想要串接不同帳號的流量 (也就是 site-to-site VPN),不使用 AWS 自己提供的串接服務,而是用 pfSense 串接。

會自己搞主要有幾個考慮:

  • 考慮到 AWS Transit Gateway 的費用,每掛一個上去就要多收一次錢,另外上面處理的流量要再收費。
  • 應用的流量不大,所以用個 t2.nano 跑也有個 100Mbps 左右的 capacity,算是夠用了。
  • 而且應用在寫的時候也考慮到斷線後的處理,加上用戶端的網路本來就不怎麼穩定,AWS Transit Gateway 的 SLA 再怎麼高,我也還是得處理斷線時的後續機制,不如就不要那麼緊張...

在設定的時候要注意的事情:

  • EC2 的 Source IP/Destination IP 檢查要關掉,這算是基本盤。
  • VPC 內的 Routing 要確認過一輪。
  • EC2 上的 Security Group 對於 pfSense 的主機得全開,因為 pfSense 會丟出不屬於他自己 IP address 的封包,也會接收不屬於自己 IP address 的封包 (透過上面提到的 routing),這些都還是會經過 Security Group 的檢查,而 Security Group 能設定的數量有限,基本上應該會全開...
  • pfSense 在設完 IPsec 後,同樣在 pfSense 上面的 firewall 需要手動加開,因為預設是關的。

其實這套作法就是在 AWS 還沒推出 Transit Gateway 前的作法,只是老方法還是很好用...

pfSense 2.2

pfSense 出新版了:「pfSense 2.2-RELEASE Now Available!」。

之前一直用 RC 版本,看起來可以換過去了。從維基百科更新的資料「pfSense」也可以看到許多改變。

主要是從 FreeBSD 8.3 換到 10.1,於是支援 PV on HVM

而 VPN 類的升級也是讓人心動的一點,換成 strongSwan了。所以該找時間測試效能了,不知道能不能超越 OpenVPN 的 200Mbps...

用 pfSense 架設 Firewall (以及 NAT)

pfSense 是一套很不錯的 firewall 以及 NAT 服務,上面還可以跑一切服務 (像是 OpenVPN 或是 Squid),不過後來都是用商用的硬體方案來處理...

看到「Build your own pro-grade firewall」這篇突然想到要查 pfSense 是否可以 High Availability,如果做的夠好的話,其實可以用兩台機器來跑,成本相對低很多。

結果查到這篇官方文件「Configuring pfSense Hardware Redundancy (CARP)」,裡面有幾個關鍵字,像是 XMLRPC Sync 似乎暗示了設定也可以同步?

官方文件裡的配置圖。

該測試看看了,兩台 server 也才十萬,但兩台能跑到 500Mbps+ 的硬體防火牆的價錢就貴多了... (不過比較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