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看 Lbry/Odysee 的速度變快一些

Twitter 上看到 jkgtw 提到 Lbry/Odysee 的速度快很多:

看了一下資料,HiNetcdn.lbryplayer.xyz 的 latency 增加了,但是 packet loss 改善了不少,看起來是把本來導去新加坡的流量改導去美國:

另外走 APOL 的 cable 這邊也有類似的情況,可以看出導去美國了:

測了一下影片觀看速度,1.5x 可以看,2x 還是放不太動,的確是比以前好不少。

Amazon EFS 推出 One Zone 版本

Amazon EFS 提供 One Zone 的版本,用較低的可靠度提供更低的價錢:「New – Lower Cost Storage Classes for 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

價錢大約是 53 折,不過要注意不在同一個 AZ 時使用會有頻寬費用:

Standard data transfer fees apply for inter-AZ or inter-region access to file systems.

目前想的到的是 /net/tmp 這類的用途,資料掉了也就算了,考慮到可靠度,其他的用途好像暫時想不到...

印度威脅要逮捕 Facebook、WhatsApp 與 Twitter 的員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上看到的,印度政府威脅 FacebookWhatsAppTwitter,如果不配合政府的要求提供資料並將內容下架,將會逮捕他們在印度的員工:「India Threatens Jail for Facebook, WhatsApp and Twitter Employees」。

這應該是透過上個月才剛過的法令:「Facebook, WhatsApp and Twitter Face New Rules in India」。

印度的市場太大,各家社群網站都想要進去,造就了政府的有足夠的能力跟這些大公司談判,而且是具有壓制性的力量。

在去年殺完 Tiktok 後,上個月擴權然後這個月反過來殺這些美國的企業。

美國政府不知道會幫到什麼程度...

AWS 大阪區開放

AWS 大阪區開放給大家使用了,而且有標準的三個 AZ 可以用:「AWS Asia Pacific (Osaka) Region Now Open to All, with Three AZs and More Services」。

大阪區因為之前就已經有機房 (附加在東京區),所以對應的 routing 看起來不算太差,但也沒有特別好... 剛剛測了一下從 HiNet 光世代過去的 latency,分別是 35.5ms (東京的 ap-northeast-1) 與 34.6ms (大阪的 ap-northeast-3)。

另外測了其他的 ISP,有些上日本的點是以東京為主,反而會多繞了一圈,大阪區的 latency 會比較高。

不過如果放遠來說,東京大阪的直線距離大約是 400km,光纖的傳輸速度大約是光速的 2/3,所以單趟大約差了 2ms,如果有機會最佳化的話應該有機會擠出 4ms 出來?

然後是 EC2Pricing 頁面,上面還是寫 Asia Pacific (Osaka-Local),無法確定是新資料還是舊資料,但以往的慣例應該是更新了...

對照文章裡有提到支援的機器,目前看起來還沒有很齊,像是目前都還沒有 AMDARM 架構的機器,另外也沒有 GPU 類型的機器:

The Asia Pacific (Osaka) Region supports the C5, C5d, D2, I3, I3en, M5, M5d, R5d, and T3 instance types, in On-Demand, Spot, and Reserved Instance form. X1 and X1e instances are available in a single AZ.

就支援的類型隨意挑了幾個 instance type 比較,翻了一下價錢看起來跟東京的一樣。

整體看起來,如果是有考慮到異地的需求是可以考慮,另外如果是新的服務的話也可以考慮看看 (畢竟各 ISP 應該有機會再把 latency 壓出來),但既有的服務應該不需要急著搬...

Elon Musk 退訂美國總統的 Twitter 帳號

先前因為 cjin 的這則推,跑去追蹤了 @BigTechAlert 這個帳號:

@BigTechAlert 這個帳號會把名人以及大企業的 Twitter 帳號所追蹤與推追蹤的行為找出來,然後發表在 Twitter 上面。

平常 @BigTechAlert 所抓出來的追蹤與退追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你去看 @BigTechAlert 的帳號也可以發現沒什麼 retweet & like。

但前幾天這則退訂通知讓不少人 retweet & like,因為是 Elom Musk 退追了 @POTUS 帳號 (也就是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退追的真實原因不知道,但看到純粹覺得很有趣...

Chromium (Google Chrome) 修正 DNS 查詢問題後對 Root name servers 的壓力減輕不少

先前在「Chromium (Google Chrome) 實做對 Root DNS 的影響」這邊有提過 Chromium (以及 Google Chrome) 判斷所在的網路是不是有 NXDOMAIN hijack 的程式碼反而對 Root name servers 產生了巨大的 NXDOMAIN 流量。

因為上新聞所以才動了起來 (本來都沒什麼在動),後來提供的方法是變成可以設定的選項,但預設是關閉的,這樣一來就可以改善 Root name servers 的壓力:「Add multi-state DNS interception policy - functionality piece.」。

而後在 Google Chrome 87 版進入 stable channel 後開始大幅緩解 (各平台分別在 2020/11/17 與 2020/11/18 釋出),在繼續觀察幾個月後,上個禮拜 Verisign 的人在 APNIC 這邊更新了消息:「How Chromium reduced Root DNS traffic」。

這是去年八月時丟出來的資料,可以看到趨勢往上:

這是後續的資料,從 87 版釋出後開始往下:

另外我覺得比較好玩的是這個,在「Issue 1090985: Disable Intranet Redirect Detector by default」這邊看到這樣的說明:

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先 merge 再說... 是這樣玩嗎 XDDD

EC2 API 支援 IPv6,以及 Lightsail 支援 IPv6...

看到 AWS 丟出了兩個有點「有趣」的消息:「Amazon EC2 API now supports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Amazon Lightsail now supports IPv6」。

先是 EC2 的 API 支援 IPv6 的消息,但也不是全部都支援了 (亞洲區只有印度有支援,新加坡、日本、南韓與香港都沒在上面):

Usage of Amazon EC2’s new dual-stack endpoints are available at no additional charge. The new endpoints are generally available in US East (N. Virginia), US East (Ohio), US West (Oregon), Europe (Ireland), Asia Pacific (Mumbai) and South America (São Paulo).

不過畢竟也不是直接面向使用者的部份,不算太意外就是了... 但另外聽到 Lightsail 支援 IPv6 的消息就比較意外了:

Amazon Lightsail now supports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on Lightsail resources like instances, containers, load balancers and CDN. With this launch, Lightsail resources operate in dual-stack mode, accepting both IPv4 and IPv6 client connections. This helps unlock application scenarios where some end user clients are IPv6 only.

本來以為 EC2CloudFront 有的東西在 Lightsail 上都會有,原來 IPv6 是沒支援的啊,這功能補的好晚...

Amazon (AWS) 手上有全世界 3% 的 IPv4 可用位置?

看到「Amazon owns more than $2B worth of IPV4 addresses」這篇提到,算了一下才發現 Amazon (AWS) 手上有超多 IPv4 位置...

As of today, December 11, 2020 AWS self reports owning 109,847,486 IPV4 addresses - at a price of $20 this is almost $2.2B and at $30 it’s almost $3.3B.

這邊要算可用的 IPv4 位置不能直接拿 2^32 算,需要扣掉特殊用途的...

最大的兩組是 Multicast 與保留不用的部份,分別是 224.0.0.0/4240.0.0.0/4,這邊有 32 個 Class A 的空間,再扣掉 0.0.0.0/810.0.0.0/8127.0.0.0/8 這三個 Class A 的空間,然後其他零星小的算一算再全部抓起來扣一扣,Amazon (AWS) 手上掛了將近全世界 3% 的 IPv4 可用位置,相當驚人...

Google 的好像沒有完整的,只有 Google 自家服務的,沒有包括 GCP...

Cloudflare 拔掉使用 Cookie 分析的功能

這兩則應該可以一起看,雖然相差了兩個多月。

首先是今年九月底的時候提供隱私優先的分析系統:「Free, Privacy-First Analytics for a Better Web」,接下來是最近 (十二月) 宣佈要把 __cfduid 這組 cookie 拔掉:「Deprecating the __cfduid cookie」。

文章裡面沒有提到現在是怎麼偵測的,但我猜是瀏覽器的 fingerprint 資料已經足夠辨識了,不需要用到 cookie,這點可以參考 EFF 的「Cover Your Tracks」。

所以 privacy-first 這件事情也只是程度上而已,為了要防禦 bot,還是得正確辨識出不同的使用者,也就是說,現在不用 cookie 不代表 privacy 就高很多。不過這的確是試著在技術上努力降低疑慮就是了...

真的想要在 internet 上隱藏身份的人還是用 Tor 吧,基本上最少應該拿 Tor Browser,更小心一點應該用 Tails 這類軟體。

EC2 的 Monitoring 提供更多關於限流的資訊

AWS 對於 EC2 的網路推出了五個新的監控指標:「Amazon EC2 announces new network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EC2 instances」。

看起來都是跟限流有關的指標,看起來是在壓榨機器極限時會用到:

The new metrics inform customers in real time of network traffic impacted when instance allowances for inbound and outbound bandwidth, packets-per-second (PPS), connections tracked and PPS to link-local services are exceeded.

需要有最新的 ENA driver 才會提供 (看了一下現有的機器沒出現這些值 XD):

These metrics are available today in all global commercial AWS regions on instances running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Elastic Network Adapter (ENA) driver with support for Linux, Windows ENA driver support will be available soon with version 2.2.2.0.

不另外收費:

They can be accessed from within the instance at no extra cost using simple command line tools.

這個功能在所有 AWS 商業區以及 GovCloud (US) 都已經上線:

Instance Level Network Performance Metrics is available in all AWS Commercial and GovCloud (US) Regi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hina (Beijing) and China (Ningxia).

先記錄起來就好,一般用法應該都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