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RDS 的 Free Tier 方案包含了 db.t3.micro 與 db.t4g.micro

AWSdb.t3.microdb.t4g.micro 都放進 free tier 了:「Amazon RDS Free Tier now includes db.t3.micro, AWS Graviton2-based db.t4g.micro instances in all commercial regions」。

Customers new to AWS in the past 12 months and who were in regions where db.t2.micro was not available can now create free tier db.t3.micro or db.t4g.micro instances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ir first 12 months.

看說明是註冊的 12 個月內有這個方案可以用,可以拿來跑一些小東西...

超高 PPI 的螢幕

看到「DPI Calculator / PPI Calculator」這個網站,裡面有一些有趣的小螢幕,但是有超高解析度:

1280x1024 @ 0.61 MicroOLED microdisplay (2687.21 PPI)
1920x1080 @ 0.74 Silicon Micro Display ST1080 (2976.9 PPI)
2048x1536 @ 0.83 Forth Dimension QXGA-R9 (3084.34 PPI)
2048x2048 @ 0.99 Kopin Lightning 2K (2925.57 PPI)

不過如果放寬到只要是螢幕就可以的話 (不用是彩色的),查了一下發現跟目前的進展有點遠,目前有查到的是 14000 DPI:「14,000ppi MicroLED display is world’s densest, only 0.48mm across」:

According Mojo Vision, with a world record pixel pitch of 1.8µm and a pixel density over 14,000ppi, the monochrome display technology is the company’s first important step in succeeding in its mission to deliver “Invisible Computing”, enabling people to receive and share information that is immediate and relevant without distracting them from the world in front of them.

不過考慮到彩色螢幕需要三色,上面那幾個 3000 PPI 好像已經很厲害了...

把 blog 從 t4g.small 降到 t4g.micro

我在「把 blog 搬到 t4g.small 上」這邊有提到把這個 blog 搬到 Amazon EC2t4g.small 上 (2GB RAM + 20% CPU credit),跑了一陣子把 CPU usage 拉出來看:

當初估大約要 20% 的 CPU credit,結果發現 CPU credit 大概用 5% 就夠了。另外記憶體的部份大約要給 1GB,這個量可以看出來一些沒在用的 process 會被丟到 swap: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952Mi       380Mi        79Mi       110Mi       492Mi       368Mi
Swap:         511Mi       152Mi       359Mi

把條件綜合起來計算,就往下降一階變成 t4g.micro 了 (1GB RAM + 10% CPU credit)。

另外新機種比較不用擔心淘汰速度,就看了一下 Reserved Instances 的價錢,一年 USD$44,三年 USD$84,看起來只要有用兩年就算是 OK,直接買三年解決掉...

Microbrowser 的影響力

在「Microbrowsers are Everywhere」這篇文章裡提到在討論 Microbrowser 的影響力。這邊講的 Microbrowser 是指在各種平台上面貼連結時產生的預覽資訊,像是 IM 裡面連結的預覽資訊 (左邊的圖):

這些預覽通常都不會執行 JavaScript,所以不會觸動頁面裡追蹤的服務,而一般的業主就會低估這個管道。但透過這個方式觸及到使用者的量以及影響力,作者覺得有可能比 Googlebot 還大:

3. Microbrowser are probably more important than google bot

算是另外一個領域的 optimization,畢竟不同的平台預覽的效果都不同...

Amazon Lightsail 試用兩天的心得...

前幾天在「Amazon Lightsail 降價...」這篇文章提到了 Lightsail 這波降價還蠻有競爭力的,但之前看過「Is the fact that Lightsail instances are just renamed T2 instances that run on CPU credits actually documented anywhere?」這篇,大概知道 Lightsail 後面其實就是 t2 系列的機器,只是在這次 t3 出來後的改版不知道有沒有順便一起改...

前幾天直接把 blog + wiki 整個搬過去看看。本來在 Vultr 的主機是 1GB RAM,就挑了對應的方案搬過去... 如果還是 t2 的話,應該就會是 t2.micro 的機器。

由於搬家前面一天都在弄各種環境,所以應該累積了不少 CPU credit,實際的情況還是要等 DNS 指過來超過一天後才會知道。在剛剛跑了一整天,把 CPU credit 吃差不多後確認了,應該還是 t2.micro,baseline 在 10% (被降速了):

這樣的話就維持在 Vultr 好了... CPU 資源看起來還是用超過了。

GCP 的 f1-micro 的使用心得...

這幾天在弄備援跳板機,不想弄在日本 (latency),所以就想到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在台灣有機房,而 Compute Enginef1-micro,類似 AWSEC2 提供的 t2.nano 的機器。而這兩天玩了玩,大概有些事情值得記錄起來。

CPU 相關的部份:

  • EC2 的 t2 系列可以透過 API 或是在 web console 看到 CPU credit 剩下多少,GCE 沒找到在哪邊可以看。
  • EC2 的 t2 系列在 CPU credit 用完後是變慢運行,除非你打開 T2 Unlimited 同意 AWS 多收錢。而 GCE 的則是沒得選,相當於一定要開 T2 Unlimited。
  • GCE 的 f1-micro 是 0.2 vCPU,但我在上面跑 Ubuntu 18.04,平常沒事就已經是 15% 左右。這數字比預期的高不少,還在找是什麼原因...

網路相關的部份:

  • 因為要用台灣的機房,網路的部份只有 Premium 等級可以選 (Standard 等級目前只在美國有),也就是會先走 Google 佈建的網路再出去,所以流出的費用會隨著 destination 地區而有差異 (i.e. 封包送到美國與送到中國是不同計價)。
  • 但 Premium 等級實測品質真的很不一樣,到香港居然在 15ms 以下,以前在固網機房內沒看過這個數字...

其他的部份:

  • 硬碟空間方面,Standard provisioned space 比 EBSgp2 便宜不少,而且還包括了 i/o 費用 (AWS 會另外收費)
  • 連續使用就會有 discount 了,也可以 commit 買一年或是三年取得更深的 discount。而 AWS 則是得買 Reserved Instance 拿到 discount。

來看看一個月會有多少帳單產生吧...

AWS WAF 提供隨時更新的 Managed Rules

AWS WAF 推出了隨時更新的 Managed Rule:「Ready-to-Use Managed Rules Now Available on AWS WAF」。

這些 ruleset 是由 3rd-party 提供的:

Choose from preconfigured RuleGroups provided in the AWS Marketplace by industry leading security experts: Alert Logic, Fortinet, Imperva, Trend Micro and TrustWave.

然後隨時更新:

Rules are automatically updated as new threats emerge and offer a wide range of protections, including OWASP Top 10 mitigations, bad-bot defenses, and virtual patching against recent CVE’s.

然後是要收費的:

Each RuleGroup is the product of a Seller’s unique expertise, made available to you at an affordable pay-as-you-go price.

AWS Marketplace 的「Managed Rules for AWS WAF -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裡拿兩家來看看。

趨勢的「Trend Micro Managed Rules for AWS WAF - WebServer (Apache, Nginx)」與「Trend Micro Managed Rules for AWS WAF -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都是:

Charge per month in each available region (pro-rated by the hour) $5.00 / unit
Charge per million requests in each available region $0.20 / unit

Imperva 則是提供不一樣的選擇,在「Imperva - Managed Rules for WordPress Protection on AWS WAF」是:

Charge per month in each available region (pro-rated by the hour) $30.00 / unit
Charge per million requests in each available region $0.60 / unit

而「Imperva - Managed Rules for IP Reputation on AWS WAF」則是:

Charge per month in each available region (pro-rated by the hour) $40.00 / unit
Charge per million requests in each available region $0.40 / unit

Amazon EC2 增加 T2 instance

Amazon EC2 增加了新的 T2 instance:「New Low Cost EC2 Instances with Burstable Performance」。

T2 系列出了三個等級:t2.micro (1GB)、t2.small (2GB)、t2.medium (4GB)。以 us-east-1 的 t2.micro 價錢來看,只貴 t1.micro 一點點 (USD$0.012/hour 與 USD$0.013/hour),但記憶體大了不少 (640MB 與 1GB)。

另外推出了 CPU Credits 這種計算方式,可以累計 24 小時的 CPU Credits。我在想,AWS 能夠推出這個機制,是已經做到像是 VMware 的 vMotion 之類的不停機遷移嗎?對於在 10Gbps 的 1GB RAM 上的確是不用一秒鐘就可以傳完 RAM 的內容...

CPU Credits 這個機制跟 auto scaling 解決問題的方向有點不太一樣,但也是還不錯的方法... 拿來打組合拳應該還不錯 :p

另外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在文末有提到對 m1.small 與 m1.medium 的想法。t2.{small,medium} 被認為是 m1.{small,medium} 的接班人 (之一?):

  • t1.micro to t2.micro
  • m1.small to t2.small
  • m1.medium to t2.medium

其中 m3.medium 之前是被認為是 m1.medium 的接班人,看起來雖然都是 General Purpose,但打算多分幾種不同的應用來滿足需求。

AWS EC2 最新的 Micro On-Demand Instances

AWS EC2 剛剛公佈新的 instance 叫做「Micro On-Demand Instances」,公告在這:「New Amazon EC2 Micro Instances - New, Low Cost Option for Low Throughput Applications」、「Announcing Micro Instances for Amazon EC2」。

新的 micro instance 有幾個特性:

  • 便宜,USD$0.02/hour 換算成一個月才 USD$14.4/month (以 30 天計算),與 Linode 的 Linode 512 USD$19.95/month 有得拼 (不過 Linode 的 package 包括 200GB 頻寬與 16GB 空間)。
  • 可偶而超量使用的 CPU 資源 (可超量到 2 ECU,m1.small 才 1 ECU!),這是 AWS EC2 第一個可以 burst CPU resource 的 instance。
  • EBS-boot only,完全不管 image 更新的問題。
  • 雖然只有 613MB RAM,但可跑 32bits 與 64bits 作業系統。

在公告內有提到,除了拿來測試以外, 跑 DNS server 或是 Load Balancer (而不使用 AWS 自己的 ELB) 會比以前的 instance 適合。另外也可以跑 monitor service...

這種型態的 instance 也可以 spot 競價倒是沒什麼特別的,不知道 CPU resource 可以 burst 到什麼程度...

公告出來第一個感想就是很多 Cloud VPS 要倒楣了,因為這個價錢並不差,如果再加上在 AWS 同一個 zone 裡面內的頻寬不用錢,以及諸多服務 (尤其是 MySQL 資料庫服務 RDS) 及延伸性 (更不用提 Amazon 的「名牌」了),對於許多在家 startup 的吸引力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