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宣布 EKS 支援期從 14 個月變成 26 個月

有訂 RSS feed 但應該是漏看了,後來在 X (Twitter) 上看到 qrtt1 轉貼 ingramchen 的貼文才注意到的,AWS 宣布 EKS 支援期從本來的 14 個月 (跟 k8s 官方相同) 變成 26 個月 (多了一年):

公告在「Amazon EKS Extended support for Kubernetes Versions now available in preview」以及「Amazon EKS extended support for Kubernetes versions available in preview」這邊。

這邊查了資料發現有點複雜,KEP-2572: Defining the Kubernetes Release Cadence 這邊有正式的說明,但「Kubernetes | endoflife.date」這邊比較清楚 14 個月是怎麼來的:

Kubernetes follows an N-2 support policy (meaning that the 3 most recent minor versions receive security and bug fixes) along with a 15-week release cycle. This results in a release being supported for 14 months (12 months of support and 2 months of upgrade period).

雖然是付費功能,但目前這個功能是 preview,代表不受到 SLA 之類的保障,應該是之後成熟了再看情況變成 GA:

Today, we’re announcing the preview of 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EKS) extended support for Kubernetes versions. You can now run Amazon EKS clusters on a Kubernetes version for up to 26 months from the time the version is generally available on Amazon EKS. Extended Support is available as a free preview for all Amazon EKS customers, starting today with Kubernetes version 1.23.

算是還不錯的消息?就目前看到的經驗,每次的升級都會爛掉不少東西,所以沒用到新功能卻被迫要更新的次數可以降低一些,總是好事...

在實體機上跑 K8s 的記錄

Hacker News 上翻到「Bare-Metal Kubernetes, Part I: Talos on Hetzner (datavirke.dk)」,看起來作者試著記錄下實體機器上跑 K8s 的各種事情,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在「Bare-metal Kubernetes, Part I: Talos on Hetzner」這邊。

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會聊到 K8s 就是個 mini AWS,裡面包括了雲端基本該有的 building blocks,對於有自己地端機房的人可以用純軟體的方式把這些東西組出來,不用去買特殊的硬體設備來架設 (像是 F5 的 load balancer)。

另外一種用 K8s 的情境是需要真正的跨環境 (像是 container 可以自由的切來切去),像是地端與雲端的整合,或是雙雲端系統的整合。

但畢竟是自己架設一套 mini AWS,複雜度當然就不是一般架設服務可以比擬的。作者用了八篇把各個角落都帶過一次,還寫了一篇炸掉的處理:「Bare-metal Kubernetes: First Incident」。

一般的情況下應該是不需要用到這個東西,但記錄一下。

Vultr 也推出 Kubernetes 服務 (Beta)

看到 Vultr 也打算要推出 Kubernetes 這個產品線了:「Announcing Vultr Kubernetes Engine!」。

這樣加上之前的 LinodeLinode Kubernetes Engine (LKE)DigitalOceanDigitalOcean Kubernetes (「DigitalOcean 也推出 Kubernetes 的服務」),比較知名的幾家 VPS 都推出 K8S 的產品線了。

對於不是 cloud provider 的 VPS provider 來說,直接拿 K8S 整合可以建了一組 mini-AWS 的架構出來,而且因為軟體還算紅,既有的 ecosystem 也可以直接拉進來,不需要另外重新學。不過因為 K8S 發展很快,還是可以常常看到各種踩雷抱怨文... XD

對於使用者來說,如果有一定的量與技術能力,加上想要省錢的話,用這些 VPS 提供的 K8S 服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應該找些時間更新之前自己摸索的那些東西了 (之前整理在「Kubernetes」這邊),理解底層會怎麼弄的對於在分析問題時還是蠻重要的 (i.e. 通靈),記得兩年前如果自己要弄 K8S master HA 還是 beta 功能...

一人團隊的技術架構

Hacker News Daily 上看到的文章,在講一人團隊時所設計的技術架構:「The Tech Stack of a One-Man SaaS」。這種資訊通常帶有個人偏好,維護成本算是蠻重要的重點,在多人團隊就未必會這樣選,但就拿著爆米花看戲的心態來說應該還 OK。

像是作者很明顯熟悉 Python,就可以看到他裡面會列出許多 Python 相關的 toolchain 與維護工具。

裡面比較有趣的是他對 DigitalOcean 的 K8S 問題很多抱怨了一番,然後換去 Linode 後又因為不想要自己管 PostgreSQL 而決定搬到 AWS 上面,可以用 RDS 省事... 花錢解決 XD

算是當短文小說在看...

在網路流量很大時,Container 的網路對資料庫效能的影響

Percona 的「How Container Networking Affects Database Performance」這篇在討論 Kubernetes 上選擇不同的 CNI 對於資料庫效能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結果的這張圖:

可以看到 TPS 與 throughput 都有影響到,要注意的是這是兩個不同的工具測出來的結果,在 TPS 上是用 sysbench,可以看到最好的 Kube-Router 上也掉了 13% 的 TPS:

Another key thing we found was that even in the best-case with Kube-Router we see an approximate 13% decrease in database performance comparing bare metal to running within Kubernetes. This illustrates that there are still improvements to be made to the performance of container networking in Kubernetes.

throughput 是用 iperf3,只要不是真的掉很多,就沒那麼關心了...

不過這個測試另外一個解讀是,如果你用資料庫不單純是 PK find() 類的處理,那麼效能應該是還好,因為會有不少 CPU 資源 (以及對應的時間) 是用在 join 或是其他處理上,對於 latency 與 throughput 應該就沒有那麼敏感了...

Amazon EKS 降價 50%

Amazon EKS 宣佈降價 50%:「Amazon EKS Price Reduction」。

開頭這段就講了重點:

[...] We are reducing the price by 50%.

As of the 21st of January, the price will reduce from $0.20 per hour for each Amazon EKS cluster to $0.10 per hour. This new price is for all new and existing Amazon EKS clusters.

本來的價錢換算成月費大約是 USD$144/month,現在降到 USD$72/month,看起來好像很多,但因為這其實只是 kubernetes 的 controller 費用,實際跑 pod 的 EC2 instance 還是照舊,所以應該是還好...

對於每個 cluster 的量都夠大的人來說其實沒有太多感覺,主要是對於每個 cluster 量不大的人會好很多...

跨群的 Kubernetes 網路層 Submariner

Submariner 是連接兩個不同的 Kubernetes 網路層的軟體:「Cross-Cluster Network Connectivity for Kubernetes」。

目前還在 alpha 階段 (看 GitHub 也可以看出來還很新),在架構面上是使用 IPsec 保護流量:

Submariner is a tool built to connect overlay networks of different Kubernetes clusters. While most testing is performed against Kubernetes clusters that have enabled Flannel/Canal, Submariner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any CNI-compatible cluster network provider, as it utilizes off-the-shelf components such as strongSwan/Charon to establish IPsec tunnels between each Kubernetes cluster.

這等於是試著實作 GCP 的跨區內網架構...

Algolia 從 Heroku 搬到 GKE 的故事

Algolia 是一個搜尋引擎服務,他可以幫你 index 資料後,你直接 query 他取得結果。

在這篇文章裡 Algolia 決定從 Heroku 搬到 GKE:「The Challenging Migration from Heroku to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在文章只單純就產品與技術面上的需求在討論,像是一開始討論 IP 白名單的問題:

A good example of this complexity is with IP Whitelisting. One of our customers wanted us to crawl from a fixed IP address so that they could whitelist that IP for high-rate crawling without being throttled by their load balancer. Only two engineers were developing the crawler, so we asked other colleagues to set up an HTTP proxy with a fixed IP address. Yet, as the number of customers grew, many more started asking for the same thing, and our infrastructure team told us it was time for us to take care of it ourselves.

不過我更想知道搬過去後的各類成本差異... 省了多少平台費用,以及多少維護人力的差異,不過看起來沒提到 XD

Kubernetes 的失敗案例

有人把 Kubernetes (通常縮寫成「K8S」) 的失敗案例 (轉移失敗、爛掉、...) 整理到 GitHub 上:「Kubernetes Failure Stories」,裡面有文章也有演講影片,然後也有重複的公司在不同時間點說明。

先來講 K8S 好了,如果要粗略的解釋 K8S 是什麼東西,我會說就像是架一組 AWS 服務起來,但是是基於 container 而非 VM。

拿 AWS 的詞彙來說,他在上面疊了一層 Amazon VPC (會對應到 Kubernetes 的 overlay network 與 CNI),然後也提供 AMI (透過 Docker Image) 與 EC2 (因為是比喻,這邊就拿 AMI + EC2 來對比),還有基本的 ELB (各種 NodePort、HostPort 與 Ingress) 與 Service Discovery。

比較特別的是 Pod 的概念,在一般的雲上不太會看到。

不過大致上你可以想像這是一個小型的 AWS,而試著去猜測管理一個小型的 AWS 會需要了解多少底層知識,加上 K8S 一直在發展,很多功能可能都還不成熟 (所以用起來會覺得設計很奇怪),然後上面整理出的失敗案例就不意外了... XD

如果你是自己有機房,或是用便宜的 VPS (像是 LinodeDigitalOceanVultr),那麼我覺得在上面堆 K8S cluster 還算合理,畢竟你可以透過 K8S 幫你整合不少以前得自己架設的服務。

但如果你是已經在 Cloud 上面,然後還想在上面跑 K8S cluster,我是覺得還是要有個理由 (不管是技術上或是政治上的)。如果只是因為 K8S 潮到出水而用的話,可能過一個月後你家就淹水了 XD

另外講一些題外話,因為最近弄 Kubernetes 的關係 (可以參考我的筆記「Kubernetes」),才能理解為什麼 Linode 這些 VPS 會推出 load balancer 與 block storage,算是後知後覺...

DigitalOcean 也推出 Kubernetes 的服務

DigitalOcean 也推出了 Kubernetes (K8s) 服務:「Managing Kubernetes Just Got a Lot Simpler」。

因為 K8s 把 service discovery 與 load balancer 之類的服務都包進去了,算是一個小型的 cloud service。

不過 DigitalOcean 的 CPU 是出了名的慢,對於運算量的工作用起來不怎麼划算,不知道其他 VPS 會不會也在最近幾個月跟進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