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對於行為分析具有壓倒性的資料

The Verge 的「Google and Facebook still dominate tracking on the web」這篇文章題到了「Online tracking: A 1-million-sit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這個分析報告。

現在有很多會 track 使用者行為的 javascript,或是 free cdn 服務,而報告的作者想要知道「哪個公司收集到最多最完整的資料」。

不過 The Verge 給的標題很奇怪,因為 Google 能追蹤的量遠遠超越 Facebook

Google Analytics 第一名不怎麼意外,DoubleClick 是網路上最大的廣告服務也不意外... 前五名都是 Google 的服務,後面還有一堆也都還是 Google 的服務。

大規模監控會無形壓抑少數意見

前陣子看到的這篇報導,在討論大規模的監控帶來的影響:「Mass surveillance silences minority opinions, according to study」。而 Bruce Schneier 這幾天也提到了這個問題:「Mass Surveillance Silences Minority Opinions」。

原始的論文出自「Under Surveillance: Examining Facebook's Spiral of Silence Effects in the Wake of NSA Internet Monitoring」這邊。

論文作者從 Facebook 上的行為來分析,說明大規模的監控會使得少數意見不敢發聲,對於社會多元性的負面影響。

在 Boeing 787 上上網...

酷航有些飛機是 787 了,這台飛機有提供 Internet 上網功能 (WiFi HotSpot),一個小時是 USD$11.95,三個小時是 USD$16.95,二十四小時是 USD$24.95。

扣掉起降的時間,成田飛桃園差不多可以買三個小時的方案來用,服務是由 T-Mobile 提供:

看起來應該是走衛星線路,從德國落地後再連出來,快的時候可以到 1Mbps,慢的時候大約在 128Kbps,latency 大約是 1000ms,而 packet loss rate 其實不高,線路還蠻穩定的。

這次來回都有買,算是嘗鮮玩玩看,之後應該還是會在飛機上睡覺吧 XDDD

英國將 10Mbps 上網訂為法定權利

在「UK govt to make 10 Mbps broadband a legal right」這邊看到英國政府打算更新法案,逐步將 10Mbps 上網速度訂為法定權利。

目前法定權利是 28.8Kbps 的撥接速度:

Currently, the minimum USO for data access in Britain is just 28.8 Kbps, or dial-up speeds.

打算在今年年底拉高為 2Mbps,並且在 2020 年拉高為 10Mbps:

Under the proposal, the minimum speed specified by the USO will be raised to 2 Mbp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before further increasing to 10 Mbps by 2020.

英國首相 David Cameron 公開說明,internet 應該被認定為基本權利:

"Access to the internet shouldn’t be a luxury; it should be a right – absolutely fundamental to life in 21st century Britain," Cameron said.

.onion 的域名保護

.onion 被用在 Torhidden service,而現在從不同的面向要保護這個 root domain 不被註冊,在 IETF 的 blog 上看到「.onion」這篇文章就是其中一個方向。

這邊的計畫是把 .onion 域名當作像是 .local.localhost.example 這樣的特殊域名保護 (參考 RFC 6761「Special-Use Domain Names」) 而提了一個新的 RFC (目前是 draft):「The .onion Special-Use Domain Name」。

如果通過的話,就有一個標準可以遵循,不然現在對 .onion 一直都是 De-facto standard...

不需額外吃電的數位相機

Slashdot 上看到不需額外吃電的數位相機:「Researchers Design a Self-Powered Digital Camera」,原始的報導出自「This Digital Camera Doesn't Need a Battery Because It Powers Itself」這篇,另外有 PDF 論文可以看:「Towards Self-Powered Cameras」。

目前是原型機,只有 30x40 的解析度 (看影片應該是有一定程度的灰階能力?)。依照文章所說的,如果技術再成熟一點就會對 IoT 影響蠻大的?

Google 計畫關閉在俄羅斯的 Engineering Office

路透社丟出來的新聞:「Google to close engineering office in Russia: WSJ」。

新通過的法案要求俄羅斯人的資料必須存放在俄羅斯境內,這個法案被懷疑是 Google 打算直接關閉俄羅斯的 Engineering Office 的原因:

In July, Russia's parliament passed a law to force Internet sites that store the personal data of Russian citizens to do so inside the country, a move the Kremlin says is for data protection but which critics see as an attack on social networks.

來看看後續發展...

網路上使用預設密碼的攝影機...

從「Website Peeps Into 73,000 Unsecured Security Cameras Via Default Passwords」看到的,有人掃過一輪後,把大約七萬多個攝影機的資料做成網站:「Online IP netsurveillance cameras of the world」。

隨便找一個台灣的:「73454」,網站速度不快,但看起來超歡樂的...

微軟試著找 Blogger 寫 IE 相關的文章

微軟透過媒體公司 (或是公關公司) 試著找 Blogger 寫 IE 相關的文章,不過這次找錯人而爆炸了:「Microsoft Paying Bloggers To Write About Internet Explorer」。

Michael ArringtonTechCrunch 的共同創辦人,在公司被 AOL 併購後另外開了自己的 blog 來寫他自己對於科技業的種種看法。

而他的 blog「Uncrunched」的最上方就是:

馬上中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