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的 AMD64 (以及後來 Intel 的 EM64T)...

Slashdot 上看到一段歷史:「The Chip That Changed the World: AMD's 64-bit FX-51, Ten Years Later」,以及引用的報導「The chip that changed the world: AMD’s 64-bit FX-51, ten years later」。

當年 Intel 決定以 Itanium 架構為主,不相容於原來的 x86 架構,而 AMD 則是針對 x86 相容開發出 AMD64,而 AMD 的第一顆 AMD64 CPU 就是 FX-51。

這個決策改變了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讓 AMD 在當時的市占率追近 Intel 不少,逼的 Intel 後來推出與 AMD64 相容的 EM64T。十年過去,現在看不到 Itanium 了...

一段歷史...

最大消耗 220W 的 CPU...

這幾天在找桌機 CPU 資料的時候發現的,AMD 在今年 (2013) 七月的時候發行了兩顆 CPU:FX-9370 與 FX-9590 (參考「AMD FX Model Number Comparison」)。

耗電量也破紀錄了啊,我第一次在 x86 上看到量產最大功耗 220W 的 CPU 啊...

剛剛查了「List of Intel Xeon microprocessors」,最高也才 165W,Intel 輸了啊... (噴飯)

以這個速率來看,價錢意外的低啊,FX-9590 居然只要 USD$900...

ARM Server 與 Intel Server 的比較...

在「ARM Based Server Cluster Benchmarked」看到有人對 ARMIntel 的 x86 (x86_64) 架構比較。原文在「Calxeda's ARM server tested」,ARM 的部份是以 Calxedas 的 server 測試。

重點其實在第 13 頁:

So on the one hand, no, the current Calxeda servers are no Intel Xeon killers (yet). However, we feel that the Calxeda's ECX-1000 server node is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When we ran 16 VMs (instead of 24), the dual low power Xeon was capable of achieving the same performance per VM as the Calxeda server nodes. That this 24 node system could offer 50% more throughput at 10% lower power than one of the best Xeon machines available was honestly surprising to us.

雖然知道 ARM 的單位能量所產生的效能比較好,但比我想像中少... 我以為同樣電力會到兩倍。如果只有 50%+ 的話,也難怪各家都還在評估,而非大力換掉 :o

用 JavaScript 遠端攻陷 Intel Core2Duo...

Hacker News 上看到了「Intel Core2Duo cpu cache controller bug PoC」,透過 JavaScript 遠端攻擊 Intel Core2Duo,直接突破所有 application & OS 保護機制... exploit 說明裡提到測過 Intel Core 2 Duo T5750Intel Atom N270 這兩顆 CPU。

另外,從 exploit 給的資料中,可以找到 Kris KasperskyHITB 2008 給出來的 PDF:「Remote Code Execution through Intel CPU Bugs」。

居然用 JavaScript 戳...

Update:很像是假的:「http://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24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