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區決定最低價的 Spot Instance

看到 Amazon EC2 可以跨區取最低價的 Spot Instance 了:「Spot fleet launches Spot instances in the lowest priced Availability Zone」。

先前必須指定 AZ (Availability Zone),現在則可以讓系統更動態選擇了...

以後有沒有機會讓系統透過 AWS Lambda 來決定定價策略?

奇怪的 t2.large instance

EC2 推出了新的 t2.large instance:「New T2.Large Instances」。

價錢剛好是 t2.medium 的兩倍,記憶體也是兩倍 (4GB 對 8GB),但 CPU 的部份只多了 50%,就如同 Colin Percival 講的,這看起來很奇怪:

不過 t2.* 是真的很好用,反正就當作多一個方案吧...

EC2 Instance 的發展紀錄

Jeff Barr 被問到有沒有 Amazon EC2 每種 instance 的發表時間,結果連他手上都沒有完整的資料... 這是他目前整理出來的資訊:「EC2 Instance History」。

Update:畢竟還是 AWS 的高層,應該是從內部抓出資料後再去找什麼時候公佈的,目前的表格補齊了。

其中 m1.small 在的 2006 年八月是歷史性的一刻,Amazon EC2 的發表,雲端服務的里程碑:「Amazon EC2 Beta」。

Google Cloud Platform 也推出了類似 Spot Instance 的產品

Google Cloud Platform 推出了類似於 Amazon EC2 的 Spot Instance 的產品,叫做 Preemptible VM:「Introducing Preemptible VMs, a new class of compute available at 70% off standard pricing」。

不同的是,沒有引入競價系統,而是固定的 discount。另外有一些限制,像是最多持續 24 小時:

The tradeoff is that Preemptible VMs are limited to a 24 hour runtime, and will sometimes be preempted (shut down) earlier than that.

而停機通知時間比 Spot Instance 短,只有 30 秒 (相較於 Spot Instance 有兩分鐘):

When Preemptible VMs are terminated, they'll receive a 30 second notice allowing you to shutdown cleanly (including saving work, if applicable).

Amazon VPC 的 Private Subnet 不需要透過 NAT 去 Amazon S3 抓資料了

在今天之前,Amazon VPC 裡 Private Subnet 的機器需要透過 NAT 才能連到 Amazon S3 的 Endpoint API 上操作:(NAT instance 會放在 Public Subnet 裡)

出自「NAT Instances」的說明。

但在這個架構中,如果 NAT instance 不夠大台,甚至是流量需求超過 10Gbps 時就會有效能瓶頸了。而目前沒有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一種解法是拆多個 subnet 跑,透過多個不同的 NAT instance 連出去,但這樣架構又變複雜了)

今天則是公佈了讓內部可以直接存取 Amazon S3 的方式:「New – VPC Endpoint for Amazon S3」。第一波是美國 (扣除美國政府用的區域)、歐洲、亞洲、澳洲。所以是巴西與美國政府兩個區域還沒上:

Amazon VPC Endpoints for Amazon S3 are available now in the US East (Northern Virginia) (for access to the US Standard region), US West (Oregon), US West (Northern California), Europe (Ireland), Europe (Frankfurt), Asia Pacific (Tokyo), Asia Pacific (Singapore), and Asia Pacific (Sydney) regions.

這樣是解了不少問題,不過如果可以直接解決 NAT infrastructure 的問題應該會更痛快?

Amazon EC2 推出 D2 instance (超大硬碟空間)

在「The Next Generation of Dense-storage Instances for EC2」這邊公佈了 Amazon EC2 新的 D2 instance:

最大台有 48TB 硬碟與 244GB 記憶體,這規格好熟悉...

然後這次是全地區一起上,不過看起來不包括美國政府用的 AWS GovCloud (US)

You can launch d2 instances today in the US East (Northern Virginia), US West (Oregon), Europe (Ireland), Europe (Frankfurt), Asia Pacific (Tokyo), Asia Pacific (Singapore), and Asia Pacific (Sydney) regions as On-Demand, Reserved Instances, or Spot Instances.

EC2 instance Auto Recovery 功能全區開放

Twitter 上看到公告:「Announcement: EC2 instance Auto Recovery now available in 8 more AWS Regions」。

也就是 C3、C4、M3、R3、T2 這五種 instance 都可以開 Auto Recovery,而且必須在 VPC 內的 EBS-only instance。

在某種程度上的 High Availability 機制可以直接用這個功能解決掉。

用 Amazon EC2 的 GPU instance 計算 MD5 collision

在「Create your own MD5 collisions」這篇教你用 Amazon EC2 的 GPU instance 計算 MD5 collision。

由於不是什麼正式的服務,文章裡介紹你用 Spot instance 開機器,會便宜不少。可以看到最後的結果:

在文後也把兩張圖都附上來讓大家確認,抓下來後也可以確認:

gslin@GSLIN-DESKTOP [~/tmp] [13:16/W3] md5sum *.jpg
253dd04e87492e4fc3471de5e776bc3d  plane.jpg
253dd04e87492e4fc3471de5e776bc3d  ship.jpg

屬於 chosen prefix collision 的攻擊。

建立 Amazon VPC 的 High Availability NAT 架構

Amazon VPC 的架構裡最讓人碎碎唸的一個架構:NAT instance。

Amazon VPC 分成 Public Network 與 Private Network。

前者的 Public Network,裡面的機器除了會有 Private IP 外,需要申請 Public IP (可以是隨機分配,也可以是 Elastic IP) 透過 Intenet Gateway (沒有 NAT 功能) 連外,這邊問題比較小,因為 Routing Table 設一下就好了,High Availability 以及 Scalablility 的問題 AWS 會自己解決掉。

後者 Private Network 因為需要自己架設 NAT instance,所以要自己處理 High Availability 以及 Scalability 問題,由於把機器丟在後面,前面用 ELB 是蠻常見的架構,AWS 一直沒推出 NAT service 讓人感覺很疑惑...

目前一般在處理 Private Network 的 HA NAT 架構是參考「High Availability for Amazon VPC NAT Instances: An Example」這篇文章,但這篇文章的作法有點複雜。

我可以接受有一些 downtime 時間以及一些小狀況,相對的,我想要換取極低的管理成本。

研究了一陣子,最後決定的作法是受到「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HA” NAT on AWS」這篇的啟發,這篇也只講了很簡單的概念,實際上還是要自己研究。

目前是做在 us-west-2 (Oregon) 的 1b 與 1c 兩個 AZ 上。下面討論時就不說明這點了。

規劃的想法是 1b 與 1c 兩個 AZ 各建立一個 auto scaling group,透過 auto scaling 各跑一台 NAT instance 處理自己 AZ 的 NAT traffic (所以不是手動跑)。然後我不想要自己建 image 寫太多 hard code 進去,最好是現成的用一用就好 XD

所以有幾個重點:

  • NAT instance 拿現成的 amzn-ami-vpc-nat 使用,寫這篇文章時是用 2014.09 版。
  • 由於官方的 NAT instance 支援 userdata 在開機時執行指令,所以完全透過 userdata 指定需要的做動就好。
  • 由於 Amazon 官方給的 instance 有 aws 這隻工具 (aws-cli),而這隻工具在有掛上 IAM Role 時會去 http://169.254.169.254/ 上取得對應的 IAM Role 權限,所以都不需要寫太多 hard code 的東西進去。

機器開起來以後希望做幾件事情:

  • 把自己的 Source/Destination IP check 關閉。
  • 把傳進來的 Route Table 的 0.0.0.0/8 設成自己。這邊需要傳進來是由於 NAT instance 是跑在 Public Network 裡,我不會知道要改哪個 Route Table。

所以就有兩個重點,一個是 userdata,其中粗體是要修改的 route table id:

#!/bin/bash
ROUTE_TABLE_ID=rtb-1a2b3c4d
INSTANCE_ID=$(curl http://169.254.169.254/latest/meta-data/instance-id)
aws ec2 modify-instance-attribute \
    --region us-west-2 \
    --instance-id "${INSTANCE_ID}" \
    --no-source-dest-check
aws ec2 replace-route \
    --region us-west-2 \
    --route-table-id "${ROUTE_TABLE_ID}" \
    --destination-cidr-block 0.0.0.0/0 \
    --instance-id "${INSTANCE_ID}" || \
aws ec2 create-route \
    --region us-west-2 \
    --route-table-id "${ROUTE_TABLE_ID}" \
    --destination-cidr-block 0.0.0.0/0 \
    --instance-id "${INSTANCE_ID}"

最前面事先抓 instance_id,然後修改 Source/Destination 檢查,最後面的指令是先試著 ReplaceRoute,如果失敗就 CreateRoute (注意到 shell 的 || 操作)。

另外的重點是 IAM Role,這台機器對應的 IAM Role 權限要開三個:

{
  "Statement": [
    {
      "Action": [
        "ec2:CreateRoute",
        "ec2:ReplaceRoute",
        "ec2:ModifyInstanceAttribute"
      ],
      "Effect": "Allow",
      "Resource": "*"
    }
  ]
}

拿 t2.medium 測試,burst 可以到 200Mbps 左右,應該還算夠用?反正不夠用就自己挑其他機器開吧 XD

最後討論一下 Availability 的情況。這樣的架構可能會有七八分鐘的 downtime,也就是當 instance 掛了,被 auto scaling 重新拉一台新的起來。這邊不做 cross-zone NAT 是因為這樣比較簡單,這邊的 downtime 我還可以接受。

至於某個 zone 掛掉,應該 cross-zone NAT 趕快導到另外一區的問題... 整個 zone 都滅了就沒有這個問題啊 XDDD

Amazon EC2 的 C4 Instance

這時候就要拿出經典台詞:

Anyway,Amazon EC2 推出 C4 Instance 了:「Now Available – New C4 Instances」。

來看看 c4.8xlarge,最近說不定用的上,不過要注意的是,C4 Instance 只支援 EBS only。

c4.8xlarge 的 ECU 是 132 (USD$1.856/hour) 而 c3.8xlarge 是 108 (USD$1.68/hour),跟 C3 相比,看起來更實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