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DNA 跳下去做 Bootstrap 2 的 CDN Hosting 了:「Bootstrap CDN - Twitter's Bootstrap hosted on NetDNA's Tier-1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這項服務不包含亞洲區的 CDN PoP,從台灣 (HiNet) 或是日本 (Linode) 過去都是美西的點,不過至少有 CDN Hotlink 可以用了...
幹壞事是進步最大的原動力
NetDNA 跳下去做 Bootstrap 2 的 CDN Hosting 了:「Bootstrap CDN - Twitter's Bootstrap hosted on NetDNA's Tier-1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這項服務不包含亞洲區的 CDN PoP,從台灣 (HiNet) 或是日本 (Linode) 過去都是美西的點,不過至少有 CDN Hotlink 可以用了...
2009 年在 Ptt 寫的文章有提到不少 hosting plan,2012 年現在有不少變化...
VPS 的部份,Linode 的 CPU 一向是 C/P 值超漂亮的方案。最小的方案從 384MB RAM 變成 512MB RAM (價錢沒變,仍然約 USD$20/month),在有 swap 的情況下,即使跑 Apache 與 MySQL 也應該還算堪用。
Linode 另外一個改變是多了東京機房。東京機房與台灣各 ISP 之間的 latency 都相當好。當以台灣使用者為主要族群而挑選 VPS 時,在東京的 Linode 主機通常是個好選擇。如果在 Linode 上面有 High Availability 需求,也有 NodeBalancer 可以用 (2011 年,Introducing NodeBalancer)。
Linode 已經算是不錯的方案,但如果你對 latency 非常重視 (日本與台灣之間大約有 30ms 的 latency) 而一定要使用台灣內部的 VPS (像是遊戲的伺服器),那麼中華的 HiCloud 會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
PaaS 的部份,目前比較有名的是 Heroku,支援的語言多,而且有 free quota,對於一些小站台或是測試應用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不過目前只有美東 us-east-1 機房 (Heroku 用 AWS 為底層)。另外 AWS Elastic Beanstalk 的方案也可以看看,目前支援 Java 與 PHP 兩種語言,區域比較多。
如果是 IaaS 的部份,AWS 能提供的功能比較多,AWS 東京機房對台灣的速度也不差。另外 AWS S3 在雲端靜態儲存這個領域還是領先者,就算用 VPS 或是 Dedicated Hosting 也還是可以考慮把一些東西放到 S3 上。
Dedicated Hosting 的部份,目前還會選的是美西的 Energy Group Networks (EGIHosting) 以及 Limestone Networks。需要大頻寬的時候可以到 Dedicated Servers 這頁翻翻,或是寫信跟 EGIHosting 要 quote,當你 commit 1Gbps 含機器的價錢大約是 USD$1/Mbps (台幣 NTD$30/Mbps),連台灣的頻寬應該是透過 HE 或是 nLayer 連進來。
至於 CDN 服務,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知道哪個比較好,就不要用吧... 等到你開始 profiling & analyze 後再回頭決定。
在 Mixpanel Engineering 上提到 Mixpanel 從 AWS 搬到 SoftLayer:「Why We Moved Off The Cloud」。
去年差不多的時間,Mixpanel 從 Rackspace Cloud 搬到 AWS:「We’re moving. Goodbye Rackspace.」。
每次換的原因都很簡單,就是成長時會遇到問題,然後本來至這家必須用 hack 去堆解法,總是會有一天堆到沒辦法解,或是堆到有人受不了。然後就換到更彈性的方案。
因為 Mixpanel 去年遇到 Rackspace Cloud 的儲存空間限制 (620GB 限制),以及需要更彈性的機器種類 (有些服務需要記憶體,像是 cache server,而有些則是偏向 CPU,像是 web server,有些則是兩者都需要,像是 database server),所以從 Rackspace 搬到 AWS。
用了一年的 AWS,接下來今年遇到 performance 問題 (尤其是 I/O performance),所以決定從 AWS 搬出來換成 SoftLayer 的 dedicated hosting service。因為可以客製磁碟的種類與數量。
至於這兩次搬遷所提到的其他原因看起來只是附帶順便提出來,應該不是主要的問題。
接下來。如果 Mixpanel 變得更大的話應該是 colocation 吧。dedicated hosting 可以提供機器以及基本的網路服務,如果要比較特殊的設備 (Load Balancer、VPN、Firewall、NAS、SAN、whatever...),遇到沒有提供加值服務的就得改轉成 colocation 自己採購 server 了...
剛剛把 gslin.{com,info,net} 的 DNS hosting 從 EveryDNS 上面搬出來,改丟到 Linode 上面代管。(看起來目前付 USD$20/month 的主要用途只有這個?:o)
理論上是無痛轉換,但如果連線上有遇到問題的話可以寫信給我 (上面的 About & Contact 有聯絡方式),另外在 Twitter 上也可以找到我...
有人在 Linode 的 forum 上提到 Linode 去申請了 IPv6 位置:「NET6-2600-3C00-1」,一個超大的 /30 耶...
不過 Linode 的 staff 也出來說,目前還沒有 ETA,請大家再等等... 再等幾個月看看吧?有 native IPv6 總是比較痛快...
在 HN (Hacker News) 上看到的分析資料 (文章是 ReadWriteWeb 的):「The Services Used By Y Combinator Startups [Infographic]」,文章裡面分析了 Y Combinator「旗下」的 startup 所使用的服務。
統計資料在「Y Combinator」這邊,另外有「Quantcast Top 100」的資料也可以看看,這邊就不提 Quantcast Top 100 的情況了。
網站主機的部份,可以看到是 Amazon Web Services 與 Rackspace Cloud 兩家雲端服務最大,如果把同屬於 Rackspace 下的 Slicehost 一起併進去算的話就幾乎相同了。不過自己 hosting 的部份也不少...
E-mail 服務的部份以 Google Apps 過半,接下來就是自己 hosting。畢竟 Gmail 真的太好用...
DNS hosting 的部份最大一塊是自己 hosting,而 GoDaddy 有一定的比率倒是沒什麼意外... 而 DNS registrar 的部份當然是 GoDaddy 過半 XD
接近一半的 startup 沒有 SSL,如果有的大多數也都是跟 GoDaddy 買。然後有不少人是買 Wildcard SSL Certificate...
不過還是要講,重點在於挑自己熟悉而且穩定的技術,並不是用了雲端就什麼都不用學。
一年居然過去了 XD
之前在 SharkSpace 是用 50offlife
的優惠碼註冊 Hammerhead 方案的,所以價錢是固定的。這一年用起來感覺還算 okay,看了一下 invoice 是 USD$53.7/year,還算 okay 就續租下去了,養兩個 blog 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