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 Linux 8.4 推出了...

用來替代 CentOSRocky Linux 8.4 推出了:「Rocky Linux 8.4 GA Available Now」,可以在 Downloads 這個頁面下載。

一般 HTTPS 下載可以看到透過 Fastly 的 CDN,雖然台灣沒有 PoP,但拉了一下看起來還是夠快 (即使是晚上時間),台北市家裡的 HiNet 1G/600M 可以跑到 56.1MB/sec,新莊家裡的 300M/100M 則是 11.8MB/sec,都是走 IPv6,雖然沒滿速但這個速度算快了,畢竟要跨國塞...

如果真的要快的話 (畢竟 x86_64 的 image 要 9GB),透過 BitTorrent 下載的速度會快不少,至少我是可以跑滿 HiNet 上 1G 與 300M 的下載...

另外一個加速的方式是平行下載,像是透過 AXEL 這種工具:

axel -c 4 https://download.rockylinux.org/pub/rocky/8/isos/x86_64/Rocky-8.4-x86_64-minimal.iso

官方有提供 migration tool,可以讓使用者從 CentOS 轉移到 Rocky Linux,對於不方便或是不想要重灌的使用者提供另外一種選擇:「migrate2rocky -- Conversion Script」。

Rocky Linux 放出 RC1 了

Red Hat 實質上廢掉 CentOS 後,原來 CentOS 的人決定要再 fork 一次,弄了 Rocky Linux,前幾天放出 RC1 了:「Rocky Linux 8.3 RC1 Available Now」。

還沒下載下來測試,但我猜應該跟當初的 CentOS 差不多...

文章裡面提到的贊助商不少大公司,包括 AWS 也在列表內,好像可以理解為什麼...

另外翻到「Public active mirrors」這頁,看到 Fastly 居然有贊助頻寬,看起來也不需要擔心頻寬問題了。

等晚點再進去看看情況... 話說回來,官網上對 Rocky Linux 的介紹真是隱晦,完全不提到 Red Hat 看起來是避免被告 (以及被搞):

Rocky Linux is a 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 designed to be 100% bug-for-bug compatible with America's top enterprise Linux distribution now that its downstream partner has shifted direction. It is under intensive development by the community. Rocky Linux is led by Gregory Kurtzer, founder of the CentOS project. Release Candidate 1 is now available for testing. Contributors are asked to reach out using the communication options offered on this site.

CentOS 將會變成 CentOS Stream

讓不少團隊要炸的消息,CentOS 將會被消滅變成 CentOS Stream:「CentOS Project shifts focus to CentOS Stream」與「CentOS Stream: Building an innovative future for enterprise Linux」。

很多團隊用 CentOS 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基本上就是個 RHEL 重新打包的版本,一來更新速度沒有很快 (所以穩定不少,跑得好好的就不要動他最穩...),二來很多商用軟體都可以在支援 RHEL 時「順便」支援 CentOS。

再來是考慮到他有超級長的支援期,像是 2011 年推出的 CentOS 6 到上個月月底 (2020/11/30) 才終止支援,相較於 Ubuntu LTS 提供的五年來說長很多。

所以兩邊都有選擇的理由 (以及族群),一邊是追求穩定性,一邊是有新技術的需求。

不過 IBM 在 2018 年收購 Red Hat 後看起來對這件事情有很不一樣的看法:決定要收掉 CentOS,然後借屍還魂叫做 CentOS Stream,上面開始會有與 RHEL 不同的東西。

When CentOS Linux 8 (the rebuild of RHEL8) ends, your best option will be to migrate to CentOS Stream 8, which is a small delta from CentOS Linux 8, and has regular updates like traditional CentOS Linux releases.

所以接下來還有支援的兩個版本,分別是 2014 年出的 CentOS 7,將照原訂的 10 年計畫支援到 2024/06/30,以及 2019 年出的 CentOS 8,就只會支援到 2021/12/31 了。

翻了一下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先不講幹聲一片的問題,看起來原來建立 CentOS 的 Gregory Kurtzer 決定出來再幹一次:「Original CentOS founder intends to create new fork of RHEL (rockylinux.org)」。

來看看後續社群會怎麼玩吧...

AWS 推出可以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上跑 Microsoft SQL Server 的 AMI

自從 Microsoft SQL Server 宣佈可以在 Linux 上跑後 (參考「Microsoft SQL Server 出 Linux 版...」),就沒看到什麼 Linux 上跑 SQL Server 的消息了... 結果在這波 AWS 的活動上推出了 RHEL 上跑 SQL Server 的消息:「Amazon EC2 now offers SQL Server 2017 with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4」。

SQL Server 2017 is now available for Amazon EC2 instances running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 7.4 as an Amazon Machine Image (AMI) from the AWS Marketplace. With this release, you can now launch RHEL instances on-demand using SQL Server 2017 Enterprise License Included AMIs without having to bring your own license. SQL Server 2017 on RHEL 7.4 AMI is available in all public AWS regions starting today.

這個消息看到的時候嚇了一跳...

前陣子在 Black Hat 上發表的 HEIST 攻擊 (對 HTTPS 的攻擊)

又是一個對 HTTPS 的攻擊:「HEIST attack on SSL/TLS can grab personal info, Black Hat」、「New attack steals SSNs, e-mail addresses, and more from HTTPS pages」。

一樣是 Compression 產生的 side-channel attack,只是這次是結合 TCP window size 的攻擊。投影片可以在「HTTP Encrypted Information can be Stolen through TCP-windows (PDF)」這邊看到。

這次的攻擊只需要在瀏覽器上插入 HTTP 產生 HTTPS 的流量,然後從旁邊看 HTTPS 連線的 TCP packet 就可以了,而且對 HTTP/2 也很有效:

而且很不幸的,目前沒有太好的解法,因為所有的攻擊手法都是照著使用者無法發現的路徑進行的 @_@

對於使用者,大量使用 HTTPS (像是 HTTPS Everywhere 這樣的套件),能夠降低政府單位與 ISP 將 javascript 插入 HTTP 連線,產生 HTTPS 的行為。

而對於網站端來說,全站都隨機產生不同長度的 HTTP header 可能是個增加破解難度的方式 (而且不會太難做,可以透過 apache module 或是 nginx module 做到),但還是可以被統計方法再推算出來。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只對 HTTPS 開 javascript,雖然攻擊者還是可以用 <img> 攻擊...

也許以後 HTTP/3 之類的協定會有一區是不壓縮只加密的,避開這類 compression-based attack @_@

把主力手機從 iPhone 換到 Android

上次主力用 Android 應該是 HTC Desire 時代了,那個時候跑得是 2.2。

總算把 LG G2 (D802) 刷完機器了 (刷了半年,每次都卡關 XDDD),這次刷了 CyanogenModOpen GApps,儘量都用 command line 來刷。

adb devices # 看裝置順便打 RSA public key 進去
adb shell # 進去後可以 ls/su 看一看
adb push filename.zip /sdcard/
adb reboot recovery

Android Marshmallow (6.0) 另外多了對權限的管理,這也是想刷到 6.0 的原因之一,使用者可以隨時 revoke 掉某些權限 (沒有處理好的會 crash XD):

Android Marshmallow introduces a redesigned application permission model: there are now only eight permission categories, and applications are no longer automatically granted all of their specified permissions at installation time. An opt-in system is now used, in which users are prompted to grant or deny individual permissions (such as the ability to access the camera or microphone) to an application when they are needed for the first time. Applications remember the grants, which can be revoked by the user at any time.

其他安裝的流程主要都是苦工了,尤其是 2FA 是少數為了安全性只能一個一個換的東西 (不提供 export,都是用手機提供的 HSM 避免被盜走),剛好趁機會把自己與公司用到的 2FA 帳號分開。

Android 上的 Google Authenticator 不怎麼好用 (不能調整位置,另外不希望隨時都給密碼),測了測 Red Hat 出的 FreeOTP Authenticator 算是比較好用的,就把 FreeOTP Authenticator 拿來給個人用,Google Authenticator 拿來給公司的帳號用。

繼續熟悉現在的 Android 環境,應該會有一陣子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