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上面的中文版維基百科字體「很不友善」,沒有花太多時間看,但大概是用 font-face 改 sans-serif 造成的...
因為平常都有登入,懶得跟他囉唆,設個 css 進 User:Gslin/common.css,直接避開 sans-serif 被 font-face 惡搞掉的情況:
body { font-family: Helvetica; }
這樣出來的字就好多了...
幹壞事是進步最大的原動力
Mac 上面的中文版維基百科字體「很不友善」,沒有花太多時間看,但大概是用 font-face 改 sans-serif 造成的...
因為平常都有登入,懶得跟他囉唆,設個 css 進 User:Gslin/common.css,直接避開 sans-serif 被 font-face 惡搞掉的情況:
body { font-family: Helvetica; }
這樣出來的字就好多了...
要編輯維基百科的時候發現字寬好像不太熟悉,多看了幾個站台,發現 Google Chrome 在 Mac 下面對 textarea
預設的字型不是等寬字... 而且預設的套件沒辦法修改 :o
知道問題後,就是要找解法了... 目前的解法是裝 Stylish,對所有站台的 textarea
加上 font-family: monospace;
,這樣就可以避免當網站沒有對 textarea
指定 font-family
時看起來很突兀...
簡單來說,不要在 Ubuntu 下使用 Google Chrome + 文泉驛看韓文。
開始用 Ubuntu 11.04 當桌機的主力就一直這樣,看韓文版維基百科會出現這樣:
這幾天放假把筆電的 Ubuntu 升級到 11.10 最新版,發現問題還是一樣,重灌 11.10 beta2 後也還是一樣。因為新灌的機器所以就亂搞一通,意外發現切到英文語系後就正常,於是試著找原因,發現是 /etc/fonts/conf.d
下的 69-language-selector-zh-tw.conf
設定造成的。於是對裡面設定值 trial-and-error 後發現是 sans-serif 用了文泉驛,於是韓文就爆炸了...
這是拿掉後正常的樣子:
花了點時間總算能看懂一些 fontconfig 的設定...
整理一下重灌後會裝的字體,以及一些註解。主要是提非 CJKV 的 Monospace 字體部份...
Bitstream Vera Fonts:GitHub 有用到 Bitstream Vera Sans Mono,找不到時會使用 Courier,在 Windows 上會因為沒有 antialias 而產生鋸齒。
Inconsolata:我把許多軟體的 Monospace Font 設定都換成這個。目前是 Firefox & Vim 的 Monospace
字體。
印象中 Android 字型是 Open Source License,查了一下發現也是以 Apache License, Version 2.0 放出來的:「Droid Fonts from Ascender Corporation」。
bcse 寫的「How to get the latest Droid font family」這篇有比較快的取得方式 (從 repository 裡直接包 snapshot 抓),抓下來丟進 Windows 的字型目錄裡就可以了。
在 Firefox 裡把不好看的字體換掉的 extension:「Font Replacer」。
主要是換掉 Courier,因為 anti-alias 不起作用:
其中的 Bitstream Vera Sans Mono 是「Bitstream Vera Fonts」這邊下載的...
這是使用前:
這是使用後:
當然不一定要換成 Bitstream Vera Sans Mono,也可以換成其他的,像是系統內應該會有的 Courier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