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 的後續計畫

在「Vim 作者 Bram Moolenaar 過世」後,Christian Brabandt 在「The future of the Vim project」這邊討論了 Vim 的後續計畫,主要是因為 Bram Moolenaar 算是主要的 coordinator,在他過世後大家需要確認彼此的權限,以及後續的共識。

目前這樣看起來是有在收斂,但我猜測在夠久的將來後會跟 Neovim 合併?至於會用誰的名字留下來就不知道了... 或是 Vim 專案後面沒有能量而被廢掉?

另外一個有趣的消息是這個:

Unfortunately, OSDN.net is apparently now being owned by OSChina and we currently do not have any support by OSDN.net or OSChina teams. @Shuji, thank you for maintaining the Vim Website since 2018 and all the best for the future!

翻了一下 OSDN 這個英文版的條目,沒寫到這件事情,是在日文版的條目 OSDN 上看到的。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Networkは、OSDN(オーエスディーエヌ)と略し、中国企業の开源中国(OSCHINA)が運営する、日本向けのオープンソースソフトウェアプロジェクト向けのホスティングサイト。かつてはSourceForge.netの姉妹サイトで、2015年5月11日にサイト名称がSourceForge.JPからOSDNに変更された。

翻了一下新聞,看起來是 2022 年的事情:『「OSDN」が中国企業に買収 ~日本のオープンソースプロジェクト ホスティングサービス』。

Vim 作者 Bram Moolenaar 過世

Hacker News 上看到 Bram Moolenaar 過世的消息:「Bram Moolenaar Passed Away (groups.google.com)」。

沒有提到太細節的狀況,看起來是發生某種發展很迅速的情況而過世了:

Bram was suffering from a medical condition that progressed quickly over the last few weeks.

Bram Moolenaar 留下來對我影響最深遠的東西就是他發明的 Vim 了,我從大學開始用 Vim,到現在二十幾年了,在這些年來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的編輯器推出,而市場上也有很多人一直在跳槽,而 Vim 社群的人就是「用的很習慣」而沒在動,在每年的編輯器市占率調查中總是可以看到固定的數量。

即使到了 2022 年,你還是可以看到 Vim 在 engineer 社群還是有一定的比率:(出自「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最原始的 vi 後續有很多 fork,但後來 Vim 一統天下,直到 2015 年 Neovim 帶來更活躍的改變,才又開始分岔,也反過來推動了 Vim 社群的進步。

然後突然看到這個消息...

Kagi 的宗教戰爭:Emacs 與 Vi

目前都是用 Kagi 當作預設的搜尋引擎,然後 Kagi 習慣每個禮拜會給一個 Changelog... 而這個禮拜的 Changelog 是這樣:

我好像看到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

Searching for emacs redirects to vi #327 @yjp20

然後 bug report 裡面提到了他會在搜尋 Emacs 時提示 Vi

然後搜尋 Vi 時提示 Emacs:

這是想要掀起什麼宗教戰爭嗎 XDDD

用顏色區分程式碼裡面的括弧

Hacker News Daily 上看到 VSCode 改善了 bracket pair colorization 效率的文章,才想到我的 Vim 好像沒裝這個功能:「Bracket pair colorization 10,000x faster」。

VSCode 這邊主要是引入了新的資料結構改善了計算量,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Efficient bracket pair colorization was a fun challenge. With the new data structures, we can also solve other problems related to bracket pairs more efficiently, such as general bracket matching or showing colored line scopes.

我這邊則是去找 Vim 上的套件,目前看到是「Rainbow Parentheses Improved」這個,裝起來拿 PHP 程式碼看了一下還行,這樣就不用在那邊算哪個左括弧對應到右括弧...

Neovim 在選擇檔案名稱時的操作按鍵

Neovim 時操作檔案名稱時會是下拉選單,在 insert mode 時的畫面是這樣 (進到 insert mode 後 Ctrl-X + F):

這時候可以用上下鍵選擇檔案名稱。

在 command mode 下也有類似的功能,像是 :sp 後按 tab 選擇檔案名稱:

問題在於只能用 Ctrl-N 與 Ctrl-P 移動,而不能用上下鍵操作,兩者的 UI 類似但是操作的方式不一樣,於是就翻了翻 manual,找出對應的模式,得到是 command mode,然後用 <expr> + pumvisible() 判斷是否是在 popup menu,接著把上下鍵對應到 Ctrl-N 與 Ctrl-P:

cnoremap <expr> <Down> pumvisible() ? "\<C-n>" : "\<Down>"
cnoremap <expr> <Up> pumvisible() ? "\<C-p>" : "\<Up>"

這樣就搞定了...

給 Vim 的進階使用者看的教學

Hacker News Daily 上看到「A Vim Guide for Advanced Users」這篇,寫給 Vim 進階使用者的教學,教你怎麼更順暢的操作 Vim,對我來說還是有不少內容是不熟悉的...

先提到作者的另外兩篇文章,其實也還是很值得翻一下,是給初學者與給中階使用者的教學:「Is Vim Really Not For You? A Beginner Guide」、「A Vim Guide for Intermediate Users」。

這類文件可以隔幾個月回來看一次,每次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不需要一次把裡面的技巧都看懂學完。

vim-polyglot 把預設的 tabstop 改成 2

發現 VimMakefile 類的檔案 (包括 GNUmakefile) 的 tab 都變成 2 格,交叉測了一下發現是 vim-polyglot 造成的:「Polyglot is wrongly setting tabstop to 2 on several file types #648」。

目前先用作者提到的方式 let g:polyglot_disabled = ["autoindent"] 解 (在首頁也有提到這個)。

目前看起來正常一些了...

第三堂:「Editors (Vim)」

這個系列是從『MIT 的「The Missing Semester of Your CS Education」』這邊延伸出來的,這篇文章講第三堂課「Editors (Vim)」,這篇也是我決定要連載的原因 (身為 Vim 愛好者的偏好)。

這邊講的是 Vim 而不是標準的 vi (這個對於初學者應該不太容易遇到了),相較起來親民一些...

從基本的操作開始說,模式的切換,插入刪除移動類的與區塊選取類的都有提到。

比較特別的是他用黑板畫 Finite-state machine 來解釋不同的按鍵操作會切換到不同的模式,應該說這不愧是給 CS 學生上的課?

另外補充一下,用搜尋引擎搜一下 vim cheatsheet,沒事可以看一下 (回憶一下),算是蠻好用的。

離開 Vim 的方法

先說明最基本的方法是按個幾下 Esc 確保離開 insert mode,然後輸入 :q 然後 enter 就可以離開。

在「How to exit vim」這邊則是創意大賽,尤其是前面幾個方式:

:!ps axuw | grep vim | grep -v grep | awk '{print $2}' | xargs kill -9

想練功的可以看一下指令,然後用 man 看一下說明學一些東西 XD

Vim 的 Performance Profiling

在「Profiling Vim」這邊看到 Vim 上常見的效能問題,很多時候會覺得「慢」但不知道慢在哪邊的問題...

文章作者已經知道是開 Markdown 檔案時的問題,所以可以在開啟 Vim 後用下指令啟動 profiling,但如果是想要追蹤一開起來很慢的問題,可以看「對 Vim 啟動過程做效能分析」這篇的方式,直接在啟動時加上 --startuptime vim.log 這樣的語法,把 log 寫到 vim.log 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