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HiNet DNS系統設備維護作業」:
範圍:苗栗(含)以南至雲林(含)以北HiNet上網用戶
加上之前在「中華的 DNS 架構」提到的公告,這樣看起來 HiNet DNS Resolver 至少是切成三段?
靠著公告在猜架構...
幹壞事是進步最大的原動力
剛剛看到「HiNet DNS系統設備維護作業」:
範圍:苗栗(含)以南至雲林(含)以北HiNet上網用戶
加上之前在「中華的 DNS 架構」提到的公告,這樣看起來 HiNet DNS Resolver 至少是切成三段?
靠著公告在猜架構...
找資料的時候發現原來在六月底的時候換掉了:「2016/06/30 起 遠傳大寬頻(Seednet) DNS主機異動公告說明」:
感謝您對本遠傳大寬頻(Seednet)長期的支持與愛護,因DNS主機將進行異動,
DNS IP將調整為139.175.1.1,原有的DNS IP(139.175.55.244、139.175.252.16),
將於2016年06月30日不再提供對外連線服務。
這樣的話三大 ISP 都放到最好記的網段下了 (另外兩個分別是台灣固網的 61.31.1.1 與中華的 168.95.1.1)。
剛剛看到 EdgeCast 放出來的新聞稿,EdgeCast 跟 HiNet 合作:「EdgeCast Partners with HiNet on Taiwan Market」。
以 Adobe 的 Edge Web Fonts 服務來看 (使用 use.edgefonts.net
這個名稱,指到 use.wac.0F88.edgecastcdn.net
),如果在 HiNet 下面 (然後以 168.95.192.1) 仍然是指到香港的 PoP (s6.gp1.wac.edgecastcdn.net
,目前是 117.18.237.110)。
官網 www.edgecast.com
也是香港的 PoP。
回頭來看新聞稿,看起來是 HiNet 用 EdgeCast 的技術建立 CDN,變成 Taiwanese CDN:
HiNet will use EdgeCast technology to build a high-performance CDN within Taiwan and provide caching, streaming, acceleration and security services to Taiwanese media and content providers. The Taiwanese CDN will be directly connected to EdgeCast’s global network and to users within HiNet’s regions, dramatically improving global performance for HiNet customers and Taiwan performance for EdgeCast customers.
相當於中華購買技術補齊產品線,另外 EdgeCast 也可以使用... (不過目前還沒建立好?)
如果都建好,那麼在台灣有 PoP 的 CDN 就有 Akamai、CDNetworks、Windows Azure CDN 以及 EdgeCast 這四家。
2009 年在 Ptt 寫的文章有提到不少 hosting plan,2012 年現在有不少變化...
VPS 的部份,Linode 的 CPU 一向是 C/P 值超漂亮的方案。最小的方案從 384MB RAM 變成 512MB RAM (價錢沒變,仍然約 USD$20/month),在有 swap 的情況下,即使跑 Apache 與 MySQL 也應該還算堪用。
Linode 另外一個改變是多了東京機房。東京機房與台灣各 ISP 之間的 latency 都相當好。當以台灣使用者為主要族群而挑選 VPS 時,在東京的 Linode 主機通常是個好選擇。如果在 Linode 上面有 High Availability 需求,也有 NodeBalancer 可以用 (2011 年,Introducing NodeBalancer)。
Linode 已經算是不錯的方案,但如果你對 latency 非常重視 (日本與台灣之間大約有 30ms 的 latency) 而一定要使用台灣內部的 VPS (像是遊戲的伺服器),那麼中華的 HiCloud 會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
PaaS 的部份,目前比較有名的是 Heroku,支援的語言多,而且有 free quota,對於一些小站台或是測試應用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不過目前只有美東 us-east-1 機房 (Heroku 用 AWS 為底層)。另外 AWS Elastic Beanstalk 的方案也可以看看,目前支援 Java 與 PHP 兩種語言,區域比較多。
如果是 IaaS 的部份,AWS 能提供的功能比較多,AWS 東京機房對台灣的速度也不差。另外 AWS S3 在雲端靜態儲存這個領域還是領先者,就算用 VPS 或是 Dedicated Hosting 也還是可以考慮把一些東西放到 S3 上。
Dedicated Hosting 的部份,目前還會選的是美西的 Energy Group Networks (EGIHosting) 以及 Limestone Networks。需要大頻寬的時候可以到 Dedicated Servers 這頁翻翻,或是寫信跟 EGIHosting 要 quote,當你 commit 1Gbps 含機器的價錢大約是 USD$1/Mbps (台幣 NTD$30/Mbps),連台灣的頻寬應該是透過 HE 或是 nLayer 連進來。
至於 CDN 服務,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知道哪個比較好,就不要用吧... 等到你開始 profiling & analyze 後再回頭決定。
拿到 iPhone 4S 後到中華電信辦了 Micro-SIM,但 iPhone 沒辦法直接吃 mCool 方案上網 (APN 為 emome
,APN Proxy 10.1.1.1:8080
),得另外想辦法設定。
原來在 iPhone 4 的方法也可以在 4S (iOS5) 上面用,也就是「mCool專用iPhone設定檔 (不需JB)」這篇所提到的方法,裡面有一個 .zip 檔,解開後讓 iPhone 的 Safari 開裡面的檔案就可以了。我把檔案放在:「mCool.mobileconfig」。
記得要打電話請中華電信把 APN 為 internet
的連線權限關掉,這樣才不會收到奇怪的帳單。
申請 mCool 方案後第一次收到生效月的帳單,厚厚的一包:
基本月租費率 383 加上 mCool 最高值 299 就是 682,看起來這個方法沒什麼問題。已經幾個月過去了,把想的到的注意事項寫起來:
一時間想到的就這樣...
參考資料:
在中華電信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公告:「中華電信HiNet ADSL及光世代感恩回饋」。
中華電信這次與行政院一搭一唱演得還不賴,繼續打趴其他不長進的固網業者 (參考行政院的「數位匯流發展方案(2010-2015年)」,在 P.26)。
雖然口號是類似於「提昇普及率,所以大幅調降高速率光纖的費率」,但這次調整最大的實質改變其實是光世代上行速率的提昇 (10M/2M 變成 12M/3M、20M/2M 變成 20M/4M、50M/3M 變成 50M/5M、100M/5M 變成 100M/10M),這使得許多 P2P 應用會更有機會 (對,壹電視的 IPTV box 使用 P2P 會是其中之一)。
等家裡的 cable 合約到期再來看看要怎麼處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