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Polly 是 AWS 的文字發音的服務,現在支援中文了:「Amazon Polly Adds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Support」。
文章裡有 sample voice,跟 Google 小姐比起來中國腔有點重 XDDD
幹壞事是進步最大的原動力
Amazon Polly 是 AWS 的文字發音的服務,現在支援中文了:「Amazon Polly Adds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Support」。
文章裡有 sample voice,跟 Google 小姐比起來中國腔有點重 XDDD
Twitter 上看到 Tor Browser 在宣傳繁體中文版,不過這篇的翻譯有點...:
Tor 瀏覽器現支援 中國傳統的 語系了!
提供母語支援能讓使用者更方便使用,Tor 瀏覽器 8.0 不止増加了更多語系的支援,更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
立即看看: https://t.co/FbbCqCzSnc pic.twitter.com/iirtw60YNx
— The Tor Project (@torproject) September 12, 2018
不過這算是個里程碑啦...
在 Twitter 上看到 Jeff Barr 提到 Amazon Translate 支援繁體中文與日文的消息:
Amazon Translate Adds Support for Japanese, Russian, Italian, Traditional Chinese, Turkish, and Czech - https://t.co/J8lCdJ7ygJ #AWS pic.twitter.com/GYyygw46Jt
— Jeff Barr ☁️ (@jeffbarr) July 17, 2018
console 上也可以測試:
翻了一下價錢:
Amazon Translate is priced at $15 per million characters ($0.000015 per character).
定價與其他服務相比算是中間... 隔壁微軟的 Translator Text API 的 PAY AS YOU GO 方案是 $10 (Per million characters),如果有量的話會降更多。而 Google 的 Cloud Translate 則是 $20 per 1,000,000 characters。
AWS re:Invent 的繁體中文簡介都已經放出來了:「re:Invent 2017 | 新產品和服務」。
雖然引用的 blog post 沒有翻譯,但給了一部分的中文說明,對於了解發表了什麼東西應該是有蠻大的幫助,算是一種快速導讀...
不過... 看內容有可能是找外面翻譯社翻的,因為有些翻譯有點怪 XDDD (在地球上用繁體中文的三個地區 (台港澳) 好像沒人這樣講的...)
區域間 VPC 對等
Amazon EC2 現在可以建立不同 AWS 區域中各 Virtual Private Cloud (VPC) 間的對等關係。區域間 VPC 對等功能可讓在不同 AWS 區域執行的 EC2 執行個體、RDS 和 Lambda 等 VPC 資源透過私有 IP 地址互相通訊,無須閘道、VPN 連接或分開的實體硬體。進一步了解 »
Google 的應該是做的最早的,Microsoft 的 Microsoft Translator Text API 也出來一陣子了,而 AWS 在這次 re:Invent 推出了自家的翻譯服務 Amazon Translate:「Introducing Amazon Translate – Real-time Language Translation」。
目前還在 Preview,需要申請才能用,不過價目表「Amazon Translate Pricing」已經先出來了 (畢竟已經有競爭對手,可以參考他們的價錢):
Sign up for the Amazon Translate preview today and try the translation service. Learn more about the service by checking out the preview product page or reviewing the technical guides provided in the AWS documentation.
然後目前支援的語言有這些,都是對英文轉換:
At Preview, Amazon Translate supports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any of the following languages: Arabic, Chinese (Simplified), French, German, Portuguese, and Spanish. Support for more languages is coming soon.
算是無意間翻到的資料,MySQL 上的全文搜尋引擎:「Mroonga」。
看起來後面主要是日本社群?從 2010 年就開始發展了,號稱 CJK 都支援,而且各大作業系統也都有預先包好的版本 (像是 Ubuntu 上有 PPA)。
雖然現在社群音量最大的應該還是 Elasticsearch,但看起來頗有趣的,對於只是想要架個小東西玩的專案,說不定是個有趣的方案?
三月的時候在「在 Mac 上快速切換輸入法」這邊提到了 IMEShortcuts,但有時候還是不會生效...
在「GitHub 中那些不错的免费软件」這篇裡面提到了 open source 的 utatti/kawa 這個專案,裡面有針對 CJKV 輸入法的 bug 提供 workaround,就給個機會測試看看:
There is a known bug in the TIS library of macOS that switching keyboard layouts doesn't work well when done programmatically, especially between complex input sources like CJKV.
而且最近變得可以用 Homebrew 管理了,這樣之後升級比較方便。
雖然這篇用的方法很簡單,但因為太符合本 blog 的副標,所以還是寫下來介紹:「Extracting Chinese Hard Subs from a Video, Part 1」。
作者想要把字幕拉出來,他直接把這張圖丟進 OCR,然後失敗 XDDD:
他決定拉出下半段:
再做 thresholding:
最後再 OCR 取得文字:
′…′二′′′'′ 怎么去逯么远的地方 '/′
雖然很粗糙,但已經可以感覺到「幹壞事是進步最大的原動力」的感覺了 XDDD 而且看起來會有續集,會用比較精緻的技巧來處理?
Adobe 的繁體中文公告:「思源宋體」,以及 Google 的公告:「Noto Serif CJK is here!」。
效果看起來還不錯:
而且分別依照各地區的標準設計 (簡中、繁中、日文、韓文):
接下來有機會出其他的字型嗎?像是楷體之類的?
目前只能在 2012/02/04 的「Index of /fonts/FireFly」與 2015/03/20 的「Index of /apt/firefly-font」找到 1.3.0 的蹤跡,而 FreeBSD Ports 裡的 chinese/ttf-fireflyttf 則是又修正了一個版本 (1.3.0p1),把一些字型修正掉了:
將『角』部首及偏旁的字修改成教育部標準寫法。
Edward G.J. Lee
找了找 Ubuntu 下有沒有現成的套件,由於沒看到對應的版本,就決定自己做一份出來了:「PPA for ttf-fireflysung」,然後在 16.10 的 Yakkety Yak 也支援了...
這個由文鼎當初捐贈的字型而修出來的版本還是頗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