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非同溫層的書籍

前幾天在 Hacker News Daily 上看到有趣的服務:「Break the Bubble!」,這是由 A Book Like Foo 提供的服務,你輸入至少兩本你喜歡的書,然後他就丟一些非同溫層外的書籍出來...

我隨便丟了 1984 + TAOCP + CLRS 三本進去,推薦出來的書丟到 wikipedia 翻了一下,看起來的確都是平常不會想看的內容 XDDD

找時間問一下同事,看看這後面的演算法會怎麼玩...

為什麼我還繼續用 RSS (Feed)

最近在一些地方冒出兩篇文章 (應該是 NuzzelHacker News,放在 tab 上好幾天,不是那麼確定來源...),一篇是最近發的「The Case for RSS」,另外一篇是五月的文章「RSS: there's nothing better」。這邊講的 RSS 比較廣義,不侷限於 RSS {0.91,1.0,2.0},而是包括了各式的 feed,像是後來標準化的 Atom

消息的來源大致分成兩種:

  • 已知的來源:這些人只要有新的文章你就會想看。
  • 未知的來源: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前者你不會想要漏掉 (你就是想看才會訂啊)。而後者在早期有 Zite 這類用演算法推薦的產品,後來在 Zite 併入 Flipboard 整個爛掉後我就跳去用 Nuzzel (透過好友機制推薦,演算法相對單純)。

Facebook 將這兩者混在一起,讓「已知的來源」未必會出現,而是用演算法包起來並且用 PR 手段混淆:美其名稱為「個人化推薦」,實際上是想辦法讓內容提供者掏錢出來。這點在 Instagram 上也可以看到一樣的作法:把 timeline 打散,用演算法包裝起來,再美其名為「個人化推薦」。

而 RSS reader 可以避免「已知的來源」這塊漏掉。

另外也因為 RSS reader 因為設計的目標就是「有效率的閱讀」而不是「賺錢」,所以大多數都會有「已讀」與「未讀」的功能,這讓你同樣的資訊你不需要讀很多次。

而 RSS reader 容易分群閱讀 (有些 RSS reader 會提供 folder 或是 tag 的功能) 也讓你可以帶著不同的 mindset 看不同群的文章,像是科技類的文章與心靈雞湯文就可以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