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安裝 Adobe Flash Player 而不安裝 DLM

Update:下面連結已經失效,請參考「不安裝 Adobe DLM 的前提下安裝 Adobe Flash Player 11.x」。

現在 Adobe Flash Player 會要你裝 DLM 後再利用這個 P2P-based 的下載軟體安裝 Adobe Flash Player,再加上 Flash 三不五十就有安全漏洞要更新 (但以現在的環境來說,不能不用他),在 HTML5 能取代他之前先暫時想辦法...

如標題所說,直接下載對應的安裝檔而不要裝 DLM,在國外的 blog 有不少人寫過,像是:「Download the Latest Adobe Flash for Firefox and IE Without Any Extras」。

簡單來說,對於 ActiveX-based 版本的 (也就是 IE 系列),下載 fpdownload.adobe.com/get/flashplayer/current/install_flash_player_ax.exe 這個即可。

而對於 plugin-based 版本的 (除了 IE 以外的都是),則是下載 fpdownload.adobe.com/get/flashplayer/current/install_flash_player.exe 這個即可。

所以每次出安全性更新時都要抓兩份安裝。

HTTP Redirect Response Cache

之前在 debug 時為了 HTTP Redirect Response 的 cache 問題測過一些,發現結果很亂,後來找到一些 workaround 避開 redirect response 後就沒有再研究太多。今天在「Redirect caching deep dive」這篇看到在討論 HTTP Redirect Response 時的 cache 問題,作者把幾個常見的瀏覽器都測過一次作成表格...

可以看出來情況還蠻複雜的,雖然 RFC 有定義 cache 的時機,但沒有一家完全照 "SHOULD" 的規矩來 XD

不過既然有人提出來而且整理成表格了,之後應該會修正...

WebM 以及 VP8 將成為下一代影音標準

經過這半個月的發展,看起來 WebM 以及 VP8 會是下一代影音的新標準。

去年 Mozilla (Firefox) 及 Opera 因為 H.264 的軟體專利問題而不願意支援 H.264,所以大家都很注目比較可能沒有專利問題的 Theora。這是基於 On2 Technologies 在 2001 年所 open source 的 VP3 而發展出來的。也因此大家對於是否可以用 Theora 取代 H.264 一直很有疑問 (參考二月時寫的「Theora 與 H.264 的畫質差異」)。

首先是 Google 在 2009 年八月的時候買下 On2 Technologies (在 2010 年 2 月的時候完成收購),有不少人希望 Google 可以授權 On2 在 2008 年所發表的 VP8 給大家使用,FSF 甚至利用 YouTube 的影響力,並且主動提供 VP8 格式的影片,大力推廣 VP8:「Open letter to Google: free VP8, and use it on YouTube」。

上個月 Google I/O 2010 的時候,Google 公開 WebM Project,其中包括了 VP8 的使用權,並且提供免費的專利使用權。雖然有些人對於 VP8 還是覺得不夠好 (像是「The first in-depth technical analysis of VP8」這篇分析),但由於 Mozilla、Opera、Google 在當天都已經宣佈會支援 WebM,微軟也宣佈會在 IE9 內支援 WebM 檔案格式 (至於 VP8 codec 則是在系統內安裝),所以 WebM 很快就變成大家注目的焦點,而在 ffmpeg 的 mailing list 上也很快就有人把將 libvpx 整合到 ffmpeg 內。

接下來看看能不能更直接將 WebM 直接納入 HTML5 的 spec 內...

改寫 wretch-albumexpander.js (無名小站相簿展開程式)

這次主要是把之前用 jQuery 1.2.6 的需求改寫,改用 getElementsByClassName()getElementsByTagName() 以及 getElementById() 取得元素,然後用 .innerHTML 直接換掉內容。

由於這次改寫避免使用 unsafeWindow 以及複雜的 GM_* 函式,在 Google Chrome 除了遇到一個小問題之外 (可以寫一段 code workaround),目前跑起來還蠻正常的。

參考:「Wretch Album Expander」以及 GitHub 上的「gslin's albumexpander」。

Theora 與 H.264 的畫質差異

HTML5 支援 <video> 標籤,由瀏覽器直接播放影片,不需要透過 Flash Player。但因為 H.264 有一堆軟體專利是無法 royalty-free 使用的。

有人曾經建議 Mozilla 直接使用系統的 codec 避開這個問題,但 Mozilla 認為這種作法跟 ActiveX 一樣,直接把系統不安全的部份暴露在 Internet 上,當 codec 有漏洞時就會受到影響。(我覺得專利問題還是比較嚴重)

因為這些原因,Mozilla 選擇內建 Theora 而非使用 H.264。最早支援 video tag 的 Opera 也是選擇 Theora。

GoogleApple 手上都有與 H.264 相關的專利可以丟進專利池而取得免費使用權,所以 Google Chrome 以及 Safari 都是支援 H.264。

Update:如同 Azel 在 comment 所講的,Google 沒有專利丟到專利池內,而是購買授權。(參考 AVC/H.264 LicensorsAVC/H.264 Licensees 資訊)

除了專利問題外,有些人研究 H.264 與 Theora 在技術上到底哪個比較好,如果兩個差不多的話,沒有必要用 H.264 讓別人綁死。

OSNews 的「Comparing Theora to H264」裡講到有三篇測試文章。

最早的是「YouTube / Ogg/Theora comparison」這篇,這篇不是講 H.264,而是 YouTube 使用的 H.263。這篇文章之前有上過 Slashdot,但當時看過以後有個印象而已,因為他用的方法是肉眼,而非科學方法。雖然如此,還是很明顯可以看出來在 500Kbps 以下時 Theora 比 YouTube 的 H.263 好不少。

最近的兩篇分別是「Ogg vs H264 - Round One」以及「Video encoder comparison」,後面這篇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用科學方法 SSIM 計算壓縮前後的相似性。不管哪一篇,都可以主觀或客觀的看出來品質上 H.264 大勝 Theora,而壓與解的速度則是反過來。

不過下面的 comment 提到 Theora 目前真正在開發的不在 trunk 內,而是在其他 branch 下,另外 Theora 如果設定 bitrate,會是 CBR mode,品質會比 VBR mode 差。實際要比較每個 codec 最好的情況應該要跑 2-pass。

過幾天應該會有新的 report 出來,到時候再來看差異...

把預設瀏覽器換成 Google Chrome (beta)

先前看到 Google Chrome 上有人寫了 Adblock 的新聞,結果仔細看發現他把阻擋規則寫在程式裡面,而不是像 Firefox 上的 Adblock Plus 那樣,接受外部的檔案定時更新,感覺就... 非常不好 XD

這兩天無意間又去逛到 Google Chrome Extensions,看到有另外一個 AdThwart,直接支援現有 Adblock Plus 的列表,馬上就把系統的 Google Chrome 換成 beta 版,裝上 AdThwart...

接下來得花一段時間適應了... 速度快好多不太習慣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