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上包裝 Syncthing 的 SyncTrayzor

在「SyncTrayzor is an open source Syncthing client for Windows」這邊看到有人將 Syncthing 包裝好,讓使用者在 Windows 上直接設定,而不需要另外開瀏覽器設定:

Syncthing is a popular peer-to-peer file sharing/synchronization software. It uses a web GUI which can be a little confusing for beginners. SyncTrayzor is an open source client that makes the P2P tool more user-friendly.

Syncthing 比較特別的觀念就是每一台都要設定允許其他台分享 (通常是這樣)。假設你有四台 Syncthing 要設定,每一台都要設定允許其他三台的分享。

不過也可以有其他的設計,像是你可以在 VPS hosting 上租一台空間很大的機器,然後其他機器都只對 VPS 這台機器同步,這樣就比較像有中央 server 的架構。

對於有多電腦的人還蠻好用的東西...

BiglyBT 支援 BitTorrent v2

先前提到的「libtorrent 宣佈支援 BitTorrent v2」,BiglyBT 整合完了:「BiglyBT is the First Torrent Client to Support the BitTorrent V2 Spec」。

看了一下 BiglyBT 的介紹,主要是因為當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uze 變成 adware 之後分支出來的:

BiglyBT is a feature filled, open source, ad-free, bittorrent client.

BiglyBT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Vuze/Azureus open source project first created in 2003, and is being actively developed by the original coders.

不過這是 Java 寫的 client,目前需求也不大,我自己應該還是會繼續等 qBittorrent 支援,看起來在這邊:「BitTorrent v2 #13344」,不過現在看起來沒什麼進展...

libtorrent 宣佈支援 BitTorrent v2

看到 libtorrent 宣佈支援 BitTorrent v2 (BEP 52) 的消息:「BitTorrent v2」。

BitTorrent v2 這個規格丟出來好久了,但一直都是 draft,而且沒什麼人想要理他,直到 Google 成功產生出 SHA-1 collision 的時候稍微有些音量跑出來,但沒想到居然有人跳下去支援了...

對使用者比較有感覺的差異是從 SHA-1 換成 SHA-2 的 SHA-256 了,這個會影響到整個 torrent file 的結構與 Magnet URI 的部份。

另外一個比較大的改變是 torrent 檔資料結構,有兩個比較大的改變。

第一個是以前用固定的 block size 切割,然後每個 block 產生出 hash,所以 torrent 檔會隨著 block size 選擇的大小 (成反比) 檔案大小 (成正比) 有關,現在會用 Merkle tree,所以只要有 root hash 就可以了。

第二個是以前是把所有檔案包在一起 hash,現在是個別檔案都有自己的 hash (改成 root hash),所以現在變成可以跨 torrent 檔共用檔案。

然後 libtorrent 的文章裡有提到向前相容的方法,不過以產品面上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誘因,libtorrent 雖然大,但其他幾家的支援度應該也是重點...

Tor 在德國的 Relay 節點比重過高的問題

在「The German Problem with Tor」這邊提到了 Tor 在德國的 Relay 節點比重過高的問題,遠超過第二名的法國:

This is where we come to Germany, which has the highest amount of Tor relay capacity in the World at 167Gbps, in contrast France is in 2nd place with 64.5Gbps of capacity aka more than 100Gbps lower than Germany.

Welcome to Tor Metrics 這邊可以拉資料出來看,在「rs.html#aggregate/cc」這頁可以看到差距,現在德國的 Relay 是第一名,比重約 37.7%,法國則是第二名,但卻只佔了 16.7%。

主要還是頻寬費用的關係吧?畢竟網路上租主機時也可以感覺到,德國的頻寬真的很便宜...

libtorrent 要支援 WebTorrent 協定了

一開始是看到「Libtorrent Adds WebTorrent Support, Expanding the Reach of Browser Torrenting」這篇,但看的時候發現裡面把 libtorrentlibTorrent 搞混 (這兩套不一樣,libTorrent 是 rTorrent 作者開發的),就暫時沒管這篇文章了...

剛剛看到「libtorrent adds support for the WebTorrent protocol」這篇,然後回頭去看本來 TorrentFreak 上的文章,發現已經拿掉本來提到的 rTorrent 了。(可以參考 Internet Archive 上的存檔資料 20200709223911)

WebTorrent 的支援對於 BitTorrent 社群算是很大的進展,主要是因為瀏覽器內就算用上 WebRTC 也沒有辦法模擬出 BitTorrent 的協定,所以只能調整協定,也就是這邊提到的 WebTorrent。

但訂了新的協定,最大的問題還是現有的 BitTorrent 程式都不支援 WebTorrent,所以沒辦法享用現有的 ecosystem,變成獨立的系統,對於推廣上面很不利...

而 libtorrent 算是第一個夠大的 library (對應到 client 的數量) 宣佈支援 WebTorrent,這樣用瀏覽器的人就會有更多機會透過 WebTorrent 協定對通了,接下來等更加發佈新版後應該就可以在 WebTorrent 上看到更多節點了...

透過 WebRTC 直接在網頁對傳檔案的服務

Twitter 上看到的服務 WEBWORMHOLE

透過 WebRTC 直接網頁對網頁傳資料,就不需要再透過第三方服務了。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雙方都要在線上。

另外也可以在 cli 下面用:

之後要傳大檔案找不到空間放的時候可以用看看...

玩一下 Zipcall,走 WebRTC 與 P2P 架構的會議系統

這個連結在瀏覽器的 tab 上好幾天了,要寫這篇的時候試著找了一下當時是從哪個管道看到的來源,翻了一下看起來沒有在 Hacker News Daily 上面列出,但在 Hacker News 上面有找到討論串,不過最近沒有去從那邊翻連結...

Anyway,Zipcall 是使用 WebRTC 實做出來的會議系統,會議相關的流量會直接透過點對點的架構傳輸,不需要透過 server 交換。

由於架構上沒有 server 幫忙重新壓縮再轉給不同的使用者,也就 client 得自己處理,對硬體要求應該會比較高,另外對頻寬的要求也比較大。

另外他提到 latency 比較低這件事情,剛剛用兩隻 webcam 測試,一個掛到 vm guest 裡面,另外一個掛在 vm host 上面,測試下來很明顯可以感覺比起之前用 Zoom 高,可能要再研究到底是什麼原因,不確定跟 vm 有沒有關係,不過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安全性與隱私性的實做方式也還得再看看是怎麼弄的,不過目前看起來應該可以先拿來玩玩...

Blockchain 的使用時機

這兩則可以一起看,首先是 Jimmy Wales 對於提議用 blockchain 記錄維基百科的回應:

另外一個是 xkcd 最近的酸圖:

腦袋裡又瞬間冒出「詐騙集團」這個詞彙 XDDD

摸進俄羅斯的外包廠商,意外發現的專案:降低 Tor 匿名性的工具

俄羅斯政府的外包廠商 SyTech 被摸進去後,被發現裡面有些「有趣」的軟體:「Hackers breach FSB contractor, expose Tor deanonymization project and more」。

這次被放在標題的軟體叫做 Nautilus-S,透過被加過料的 Tor server 與 ISP traffic 交叉分析,試著找出俄羅斯內的 Tor 使用者:

Nautilus-S - a project for deanonymizing Tor traffic with the help of rogue Tor servers.

這不是新東西,之前就有被提出來,但並沒有這次直接給整包軟體出來:

The first was Nautilus-S, the one for deanonymizing Tor traffic. BBC Russia pointed out that work on Nautilus-S started in 2012. Two years later, in 2014, academics from Karlstad University in Sweden, published a paper detailing the use of hostile Tor exit nodes that were attempting to decrypt Tor traffic.

而且看起來有不少節點正在運行:

Researchers identified 25 malicious servers, 18 of which were located in Russia, and running Tor version 0.2.2.37, the same one detailed in the leaked files.

不知道 Tor 會不會有行動...

RTorrent 0.9.8

RTorrent 算是我在 command line 下很喜歡用的 bittorrent client,前幾天釋出 0.9.8 版,距離上一個版本 0.9.7 一年多了:「RTorrent release version 0.9.8」。

從 changelog 可以看到目前主要都還是一些維護性質的修改,像是 bugfix 以及對新的 library 的更新,功能增加的不多...

另外一個是最近提供了 donate 的管道:「Donate to rTorrent development」。在 2017 年的時候有寫信問他有沒有 Patreon,他當時說他人在日本沒辦法處理,看起來後來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