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EC2 的網路效能

前一篇「在 AWS 上面的 OpenVPN Server 效能」最後的問題就是 EC2 instance 本身的網路效能,畢竟是公司要用的,還是實際測一下數字,之後有人接手的時候也比較清楚是怎麼選這個大小的...

這邊拿的是 AWSap-southeast-1 (Singapore) 的 EC2 測試,直接在同一個 subnet 裡面開兩台一樣的機器跑 iperf 測試。

機器開機後會先跑這串指令 (除了安裝 iperf 的指令,其他的是出自我自己 wiki 上的 Ubuntu 這頁),然後再重開機:

sudo fallocate -l 512M /swapfile; sudo chmod 600 /swapfile; sudo mkswap /swapfile; sudo swapon /swapfile; echo '/swapfile none swap sw 0 0' | sudo tee -a /etc/fstab; echo -e "net.core.default_qdisc=fq\n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bbr" | sudo tee /etc/sysctl.d/99-tcp.conf; sudo sysctl -p /etc/sysctl.d/99-tcp.conf;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dist-upgrade -y; sudo apt install -y apache2-utils apt-transport-https build-essential curl dnsutils dstat git jq locales moreutils most mtr-tiny net-tools p7zip-full pigz prometheus-node-exporter rsync sharutils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sysstat unrar unzip vim-nox wget zsh zsh-syntax-highlighting zstd; sudo apt install -y iperf; sudo apt clean

接下來就是一台跑 iperf -s,另外一台跑 iperf -c 10.x.x.x -i 1 -t 3600 讓他跑一個小時看結果了。

我都有跑 tmux 再連到這些機器上,這樣可以捲回去看每一秒的傳輸速度,就可以看出來變化了,不過這邊還是簡單的只列出最高速度 (burstable) 與穩定輸出的速度 (baseline):

EC2 instance Baseline Burstable vCPU RAM Pricing (USD$)
c6g.medium 500Mbps 10Gbps 1 2GB 0.0392
c6g.large 750Mbps 5Gbps (claimed 10Gbps) 2 4GB 0.0784
c6g.xlarge 1.25Gbps 10Gbps 4 8GB 0.1568
t4g.small 125Mbps 5Gbps 2 2GB 0.0212
t4g.medium 255Mbps 5Gbps 2 4GB 0.0424
t4g.large 510Mbps 5Gbps 2 8GB 0.0848
t4g.xlarge 1Gbps 5Gbps 4 16GB 0.1696

這邊沒列出來的是 burstable 可以持續的時間,但這跟你機器吃的網路資源有關,我就決定只用 baseline 來做決策了,這樣可能會多花一點錢,但會少很多麻煩。

另外這次在處理的過程有被同事提醒各種 bandwidth overhead,所以就順便查了一下資料:

  • OpenVPN 本身的 overhead 大約是 5% (跑 UDP 的時候):「OpenVPN performance」。
  • SSH 也有些 overhead,大約是 6% (把來回的封包都算進去):「What is the overhead of SSH compared to telnet?」。
  • rsync 的部份鐵定也有 overhead,但這邊就沒找到現成的文章有統計過了。
  • 另外我自己之前做實驗發現 TCP BBR 的 retransmission algorithm 還蠻激進的,會有 10% packet loss,改用預設的 CUBIC 會好很多,大約 1% 到 2% 左右。

綜合這些測試,我自己抓了 35% 的 overhead 來推估,最後是用 c6g.large 來養 VPN server。750Mbps 的實際流量大約可以包進 550Mbps 的原始流量,大約是 68MB/sec。

不過新加坡與印尼之間的 internet bandwidth 好像還是不太夠,有時候深夜跑也跑不滿... 不過之後 VPN 上的 client 會愈來愈多,應該是不需要降...

在 AWS 上面的 OpenVPN Server 效能

這篇的後續可以參考「Amazon EC2 的網路效能」這篇。

最近在在調整跑在 Amazon EC2OpenVPN server 的效能,要想辦法把 network throughput 拉高,當作在導入 WireGuard 之前的 workaround,但看起來還是頗有用,記錄一下可以調整的部份...

在還沒灌大量流量前是用 t3a.nano (開 Unlimited mode),然後會觀察到的瓶頸是 OpenVPN 的 daemon 吃了 100% CPU loading,最高速度卡在 42MB/sec 左右。

第一個想到的是看看 OpenVPN server 有沒有可以使用多 CPU 的方式,但查了資料發現 OpenVPN server 無法使用 threading 或是 fork 之類的方法善用多顆 CPU,所以就開始想其他方法...

接著看到我們目前用的是 AES-256-CBC 了,網路上很多文章都有提到 AES-128-CBC 會快一些,但我們的 OpenVPN client 已經是設死都用 AES-256-CBC 了,這個就沒辦法了...

而第一個可行的解法是把 AMD-based 的 t3a.nano 換成 ARM-based 的 t4g.nano,還是 100% 的 CPU loading,但直接多了 50%+ 的效能,到了 69MB/sec。

第二個解法是找資料時發現的 fast-io 參數,加上去以後可以再快一些,到 77MB/sec。

有了這兩個 workaround 應該就堪用了,接下來是發現在傳大量資料跑一陣子後速度會掉下來,於是開了兩台 t4g.nanoiperf 對測了一下,發現會逐步掉速:

  • 前 15 秒可以直接到 5Gbps,就是 AWS 網頁上宣稱的最高速度,接下來降到 800Mbps 左右。
  • 到 180 秒左右後降到 300Mbps。
  • 到 210 秒左右後回到 800Mbps。
  • 到 300 秒左右後降到 500Mbps。
  • 到 300 秒左右後降到 300Mbps。
  • 到 1260 秒左右後降到 30Mbps,後面就一直維持這個速度了。

看起來 network bandwidth credit 是分階段的,但 30Mbps 真的有點低...

在換成四倍大的 t4g.small 測試後發現也只能到 40MB/sec 左右 (比較疑惑的是,居然不是四倍?),目前上了 c6g.medium,但看起來網路的部份也還是有瓶頸,在 46MB/sec 左右,要再想一下下一步要怎麼調整...

但以目前看到的情況總結,如果能用 ARM 架構就儘量用,效率與價錢真的是好 x86-64 不少...

rsync 的預設值是傳整個檔案,不是 delta

剛好最近工作上需要透過 4G 網路傳大檔案,但希望大檔案傳到一半斷掉後可以續傳,而不要浪費頻寬整個重傳,所以查了資料並且測了一些東西...

其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是發現 rsync 的預設是傳整個檔案 (當檔案有變化時),而不是傳 delta (有變更的部份),不過還好,可以透過指令強制使用 delta。

在「Does rsync --inplace write to the entire file, or just to the parts that need to be updated? (for btrfs+rsync backups)」這邊有提到幾個需要設定的指令。

首先是標題就有提到的 --inplace,在 manpage 裡面有提到是直接更新檔案,而非建立一個新檔案再 rename,這樣做的缺點是其他的應用程式可能會讀到改到一半的檔案:

update destination files in-place

另外一個提到的是 --no-whole-file,這個要看 --whole-file 的說明來理解,後者就是不開 delta:

copy files whole (w/o delta-xfer algorithm)

第三個是 -c,強制使用 checksum 比對:

skip based on checksum, not mod-time & size

不過我的應用裡面不太想管這個,就沒設定 -c 了,基本上是靠 ssh 的保護,不會有收到錯誤封包的問題。

整體來說,這個方法對兩邊的機器都比較吃資源,而且會遇到應用程式在還在傳輸時讀到檔案的問題,但如果可以克服,而且目標是省頻寬的話,算是個還不錯的方法...

Mac OS 7/8/9 上的 SSH client

Hacker News 首頁上看到「Ssheven: A modern SSH client for Mac OS 7-9 (github.com/cy384)」這個,為了 Mac OS 7/8/9 (PowerPC 平台) 實做 SSH client。

翻了一下程式碼,看起來是透過 libssh2 實做加解密的部份,依照 libssh2 的官網,支援的演算法雖然不是超級新,但看起來還算可以 (至少有目前還算安全的演算法可以用):

Hacker News 上有看到一些老機器跑出來玩 XD

tikwidd 8 hours ago

So far it's working well on my LC III (68030 with 36mb ram)!
I'm writing this comment from the LC III using w3m over s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