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Route53 降價、新增巴西 PoP...

公告在這裡:「Amazon Route 53 - Now an Even Better Value」、「Amazon CloudFront & Route 53 - New Edge Location: Brazil」。

Route53 的部份,對於少量使用的人來說,每個 domain 每年的代管價錢從 USD$12 降到 USD$6,而對於大量使用的人來說,更有可能降到 USD$1.2。對於有大量 domain 希望上 Anycast DNS 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另外一個消息是 AWS 新增巴西的 PoP,是南美的第一個點。包括 CloudFront 以及 Route53 都將受益。不過頻寬費用與 request 費用比之前最貴的東京 20% 以上。如果費用層級再多,AWS 應該要提供可以客製化不同等級的 CDN service (設定只要某些 PoP),不然花不太下手啊...

Delicious 正式換手營運...

前幾天 Delicious 正式從 Yahoo! 換手給 AVOS Systems 營運,並進入 beta 階段:「A New Flavor…Still Delicious」。

這次轉入 beta 用的是 AWS US-West (而不是最大的 US-East):
www.delicious.com. 300 IN CNAME web-prd-1829768734.us-west-1.elb.amazonaws.com.
web-prd-1829768734.us-west-1.elb.amazonaws.com. 60 IN A 50.18.62.3

Server 用 nginx (可以參考 Site report for www.delicious.com 這邊的資料),頁面改用 HTML5,目前看起來沒有用 CDN。

比較意外的是沒有用 Google Analytics,而是用 Chartbeat

超大型網站 re-startup?好像很有趣...

用 Lbzip2 解壓縮

手上抓了幾個 .bz2 的檔案要 bzcat 出來 pipe 丟給 Perl script 跑,用系統預設的 bzip2 發現速度卡在解壓縮,而不是 Perl script...

用 parallel 與 bzip2 當關鍵字到 apt-cache 裡面找,有找到兩個套件:Lbzip2Pbzip2,都裝起來後測解壓縮的功能,發現 Pbzip2 解壓縮時沒有辦法利用到多核心的優勢,而 Lbzip2 則是很順利的超過 100%,輸出結果讓 Perl script 也吃滿 CPU resource...

如果是壓縮時需要壓縮率,還是用 xz 就好...

Linode 在東京 (日本) 設機房提供 VPS 服務

睡一睡爬起來看文章,發現 Linode 在東京設了機房提供 VPS 服務:「Linode Cloud Asia-Pacific!」,更重要的是價錢 (包括頻寬) 與之前相同:

There is no premium for placing Linode instances in our Asia Pacific location. Pricing for this location is the same as our other facilities.

幾個 ISP 的 latency 情況:

至少沒有繞到地球上奇怪的地區再到日本...

以「Datacenter Availability」這頁的資料看起來,東京目前有相當多小台的機器可以用... (超過 2GB RAM 以上的就沒幾台了)

接下來如果能把 Isolated Private Network 做出來,那就...

EC2 的 Public IP Range

AWS 會把 EC2 的 Public IP range 更新在 Community Forum 的公告區:「AWS Developer Forums: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目前是在「Announcement: Amazon EC2 Public IP Ranges」這頁 (每次更新可能會再開新的文章)。

因為這頁還算簡單,要抓出來使用的話可以用:

lynx -dump https://forums.aws.amazon.com/ann.jspa?annID=1182 | grep -Eo '[0-9]+\.[0-9]+\.[0-9]+\.[0-9]+/[0-9]+'

新的 Mac Mini

為了螢幕的問題弄得相當疲倦 XD

這幾天可以在一般的店家通路買到新的 Mac Mini,但沒事先做好功課,配上 Dell U2711 讓人碰了不少壁...

買完 Mac Mini 後第一個想法是用 DVI & USB KVM 同時接 PC 與 Mac Mini,於是順便買 ATEN CS682,裝上去後發現只能支援到 1920×1080... 想想算了,其他地方也還用的到。

第二天再去光華商場找一條 DVI 線 (U2711 有兩個 DVI 接頭),要接上去後發現是 HDMI 轉出來的線而發現不妙,因為 Mac Mini 的技術規格看起來沒有支援 HDMI 1.3 (可以到 2560×1600),實際接上去後發現轉出來的 DVI 也只支援 1920×1080。

然後查了一下發現可以用 Thunderbolt 當作 Mini DisplayPort 接到 DisplayPort 上面。(蘋果的網站有說明必須是最後一個 device:「顯示器:Mini DisplayPort 顯示器必須是 Thunderbolt 鏈結中的最後一個裝置」)

星期五再去戰一次,大概有幾個選擇:

  • 買一條 Mini DisplayPort 轉 DisplayPort 的線,把 Thunderbolt 當作 Mini DisplayPort 用掉,之後有機會用到 Mini DisplayPort 的時候再說。
  • 買 Thunderbolt 轉 DVI 的轉接頭。(不知道有沒有這東西)

至於 KVM 的話暫時就先不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