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a 與 H.264 的畫質差異

HTML5 支援 <video> 標籤,由瀏覽器直接播放影片,不需要透過 Flash Player。但因為 H.264 有一堆軟體專利是無法 royalty-free 使用的。

有人曾經建議 Mozilla 直接使用系統的 codec 避開這個問題,但 Mozilla 認為這種作法跟 ActiveX 一樣,直接把系統不安全的部份暴露在 Internet 上,當 codec 有漏洞時就會受到影響。(我覺得專利問題還是比較嚴重)

因為這些原因,Mozilla 選擇內建 Theora 而非使用 H.264。最早支援 video tag 的 Opera 也是選擇 Theora。

GoogleApple 手上都有與 H.264 相關的專利可以丟進專利池而取得免費使用權,所以 Google Chrome 以及 Safari 都是支援 H.264。

Update:如同 Azel 在 comment 所講的,Google 沒有專利丟到專利池內,而是購買授權。(參考 AVC/H.264 LicensorsAVC/H.264 Licensees 資訊)

除了專利問題外,有些人研究 H.264 與 Theora 在技術上到底哪個比較好,如果兩個差不多的話,沒有必要用 H.264 讓別人綁死。

OSNews 的「Comparing Theora to H264」裡講到有三篇測試文章。

最早的是「YouTube / Ogg/Theora comparison」這篇,這篇不是講 H.264,而是 YouTube 使用的 H.263。這篇文章之前有上過 Slashdot,但當時看過以後有個印象而已,因為他用的方法是肉眼,而非科學方法。雖然如此,還是很明顯可以看出來在 500Kbps 以下時 Theora 比 YouTube 的 H.263 好不少。

最近的兩篇分別是「Ogg vs H264 - Round One」以及「Video encoder comparison」,後面這篇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用科學方法 SSIM 計算壓縮前後的相似性。不管哪一篇,都可以主觀或客觀的看出來品質上 H.264 大勝 Theora,而壓與解的速度則是反過來。

不過下面的 comment 提到 Theora 目前真正在開發的不在 trunk 內,而是在其他 branch 下,另外 Theora 如果設定 bitrate,會是 CBR mode,品質會比 VBR mode 差。實際要比較每個 codec 最好的情況應該要跑 2-pass。

過幾天應該會有新的 report 出來,到時候再來看差異...

8 thoughts on “Theora 與 H.264 的畫質差異”

  1. 本來 HTML5 要用 Theora 做預設支援的格式,不過蘋果投反對票,結果現在沒有一個預設檔案格式,有點像買了 DVD 但是你家的播放器不一定撥的動的 fu ~~

  2. Google方面是花錢買授權的,他本身沒有AVC/H.264的專利,而且授權範圍只有官方的Google Chrome,Chromium不在授權之列。

  3. Xiph的產品的所謂Trunk其實概念上比較接近stable branch + α,實際開發其實在其他branch,甚至是out-sourced (如aoTuV)

    現時Theora的主力開發在Thusnelda(前)和Ptalarbvorm(現),還沒merge到Trunk。

  4. 我嘗試過把一段1080P的高清MP4上載到YOUTUBE,等她轉成1080P的影片後,下載回來,結果看到39XX BITRATE。當我用同一個高清片源,把它轉為相約的BITRATE的OGV,結果影片中有微粒。這是否兩者的分別,還是我漏了甚麼設定呢?

    我看到別人的720P的訪問片段,與比YOUTUBE更清晰,可是我總是不能趕走那些微粒,請問有何方法處理呢,感謝回覆!

  5. With the majority of forex traders using online forex brokers today, it is crucial that your forex broker has the capability to provide you with service whenever the forex market is ope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