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進了四顆創見 SSD MLC 顆粒 32GB 硬碟 (連結應該沒錯) 跑 RAID 1+0,就讓 jnlin 在 Debian 上跑 MySQL 5.1 測試 MyISAM 的效率,測試的結果相當慘,寫入的速度在個位數 qps (對... <10 query per second),而且不是模擬資料,是 Real Data 的 Replication Update...
測過的 Filesystem 包括 ext3 與 XFS,block size 也調整過好幾次,RAID 1+0 的部份是軟體做,這部份的 block size 也調整過,不過不管怎麼測,速度都還是上不去。
在 Mtron SSD 硬碟還沒有開始在台灣代理之前,用一堆 RAM 加上 15K RPM SCSI 硬碟做 RAID 1+0 比較便宜,而且也比較穩定...
Update:我要求 jnlin 將測試的想法丟到網頁上,現在可以在他的 blog 上看到了:「MySQL 在創見 SSD 上的測試」。
SSD目前才正要進入成熟階段,以創見這個產品來說,MLC晶片比較便宜,但這種NAND型flash比SLC的要慢很多,壽命也較短。
韓廠三星才剛發表SATA2的SSD,用新的製程,其他flash廠有在做ssd的大概也會在2008年Q2以後導入,要整個很穩、很快,還要一段時間。
所以認同上面講的,現在還不是在伺服器上用ssd的好時機。
至於一般個人電腦桌上型、NB,便宜版本的倒是可以用了,反正會繼續規格交替下去,不到年底前沒辦法有太多成熟規格的東西在消費性市場上賣。
有考慮改用 SLC 顆粒 的 SSD 再測試試看看嗎?
寫入不是剛好是 MLC 的弱項(看數據也太弱了一點...)
有打算要進 Mtron 的 SSD 測 (SLC 顆粒),已經在橋這個部份要怎麼處理了...
flash 本來寫入速度就比較慢,這種大量寫入動作,H.D.D. 目前還是快很多。之所以會有使用 flash 來加速 I/O 速度的想法,主要是因為 flash 不用像 H.D.D. 一樣做 seeking 。因此,在 data-size 不大的 random access 應用下,可以省略 seeking, 而獲得效能的改善。在現階段,我個人認為, 將 flash 用在大量寫入的環境下,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Mtron 是跟日商丸紅(Mtron 韓國母公司的台灣代理商社)訂 還是海外訂購 ?
很哈說 ...
我對技術方面的東西不是很懂,
不過我前一陣子剛好看過一點Flash memory的資料,
好像NAND Flash並沒有提供random-access的功能。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ND_Flash#History
However, the I/O interface of NAND flash does not provide a random-access external address bus. Rather, data must be read on a block-wise basis, with typical block sizes of hundreds to thousands of bits.
而且另外一些資料上說,Flash memory以及EXT3 Filesystem都有fragmentation的問題。
有人試過用Flash memory加EXT3 Filesystem進行測試,好像檔案越大,fragmentation越明顯。
所以我對於用Flash memory來加速I/O一直都很好奇。
好像ReadyBoost也是有些類似的東西。
可是,到底要怎麼加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