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gular 的二手手機

在客戶買了新的手機時會問他們要不要把舊手機給他們,他們會捐給慈善團體。但實際上的情況是客戶發現這些手機出現在 上面:Cell Phones Meant For Charity Instead Sold On eBay

則對於其中的個人資料安全問題提出討論 (這篇文章不討論 的道德及法律上的問題,僅就一般人將手機交給 時都沒有將裡面的隱私資料刪除的問題提出疑問):Privacy Risks of Used Cell Phones

engadget.chinese 的 Spam

在寫了 Engadget.Chinese 與 ouiouioui spam? 這篇後,我就在看 engadget.chinese 到底還會不會繼續 tag spam,結果在 8/21 的時候變本加厲,一口氣丟了一卡車進去...

於是我在 8/22 去 網站上找 e-mail 要幹剿:結果我沒找到。甚至在原來的英文站台也都沒找到。(...)

我在同一天 (大約是吃完晚餐後) 透過 寫給 ,留下 gslin @ gslin.org,然後等待他們的 reply:

Hello sir,

Oui-News (http://www.oui-news.com/) is a Chinese article-sharing platform using the advantange of tag in del.icio.us and furl.net.

It's very simple: Use del.icio.us to tag a article with "ouiouioui", then it will appear in Oui-News's board about 1 hour later.

Unfortunely, we found someone register an account called "engadget.chinese" in del.icio.us and he spams Oui-News about two days: tag articles on chinese.engadget.com with "ouiouioui".

I don't know if this person is your employee, but I think it's necessary to let you know that.

Best Regards,
gslin

很巧的是,在同一天下午四點的時候我的 Blog 上收到自稱是 engadget.chinese 本人的留言:(atticus Said)

hi gslin:

在oui-news看到的一系列engadget.chinese文章就是我設的,和oui- news.com沒關係。而且沒錯的,我就是engadget.chinese編輯之一,engadget.chinese現在流量不是很大,所以我也試圖想要找到更多導入流量的機會。然而這種作法並不是spam,我並沒有設軟體拼命在del.icio.us丟tag,第一次我嘗試的時候嚇了一跳,原來 oui-news使用共筆書籤的人這麼少,才導致我一貼上去全都上了同一個版面,如果有許多人使用ouiouioui tag的話,engadget.chinese的書籤應該就會被洗掉或平均分佈的。engadget.chinese這個網站到目前為止都是測試階段,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給予意見指教。

“瓦肯人”的翻譯真的沒有那麼好,如果在翻譯上有所錯誤的地方,請盡量指出,我們會馬上改進的。

講明白一點:你們的東西水準差,不求改善水準,卻到處利用 tag spam 想要取得廣告收入,然後怪別人 ouiouioui tag 太少?拜託,ouiouioui 大多都是 tag 中文文章,而中文文章有水準的本來就不多了,每天只有四五篇本來就很合理,這不是給你們 spam 的理由!

再回頭過來看由留言所留下來的 IP address,得知這位先生是從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 (當然,加上 rel="nofollow") 這家公司連線出來的,我就馬上瞭解為什麼這位先生可以把 Spam 的行為光明正大的拿出來講了。

btw,到發文章前截止,我還沒收到 所回的 mail,所以我剛剛直接依照國際上處理 spam 的慣例,把 tag spam 的訊息通知 abuse @ chinese.engadget 與 abuse @ engadget.com 了。

PS:上面那張圖就是剛剛又在 tag spam 的資訊了,不過看起來 不太想理會?

利用 Yahoo! Search 的服務來找 Inbound Link

在這篇 Trackback is Dead 提到他準備把 Trackback 的服務拿掉,而可能改用 或是其他類似的服務代替。

他引用了三篇文章,其中 Trackback is dead. Are Comments dead too? 這篇說:

It has been killed by spam and by spammers - by the sheer horror of ping after ping pushing mother/son incest and bestiality links.

這是很無奈的事實:現在全世界用 Trackback 用的最多的不是 Blogger,而是 Spammer。而且幾乎所有的 User 都不知道什麼是 Trackback。

在技術上,可以用 Search Engine 提供的 link: (或是類似的功能) 找到 Inbound Link 時,Trackback 沒有存在的價值。換句話說,除了助長 以外,沒有其他用途。

所以我剛剛也先查了一下目前 Search Engine 能夠做到多少,以 SHA-1 collision 進一步發展 這篇來說,Yahoo! Search 給的比較新:Yahoo! Search results for link:http://blog.gslin.org/archives/2005/08/19/52/,而 找不到 XD

所以我改了一下 single.php,多了一個 Inbound Link 可以看有誰 Link 過來,也許之後寫成 Plugin 吧?

Google 搜尋的 Link

報導最近 搜尋的 link 會被 紀錄:Google stealthily monitoring clickthroughs from search-results

假設你用 打 "" 的第一個 link 是 ()。在以前他會直接連到 ,但最近被改成像是 http://www.google.com/url (後面接一大串) 的地方,讓 Google 先記錄後再導到目的站台...

這樣對隱私其實有很大的傷害,所以就有人寫了 Script 把該閹的閹掉。(資訊在 的 Update 6)

Vim 的介紹

在幾年前就在 BBS 上寫了不少跟 相關的文章 (當時的標題是「不是打vi的廣告」),最近把這些文章整理到 Blog 上:

目前還在「連載」中 :p 有興趣的人可以在 vim 這個 Category 看到:vim Archived Posts from this Category